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幼儿科学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7-31 02:42:44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是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如何依据《指南》组织、引导幼儿的探索活动,如何让幼儿的探索活动发挥最大功效,如何保护、鼓励幼儿探索的天性,教师灵活运用指导策略是关键。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1.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

操作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所以在科学实验中,为幼儿提供大量可操作材料,对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十分有益。

2.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激发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的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愿望。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幼儿科学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1)

3.以教师的情绪激发兴趣

情感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有效的学习都是动情的学习,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对真理执着的探索。幼儿具有好模仿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他们。因此,教师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

二、设计提问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成功的基础。同样的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他能激发幼儿专注与探究活动,真正展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鼓励性提问

鼓励性提问应该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一个体,教师应该让更多幼儿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孩子发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多鼓励每个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积极鼓励孩子提出不同的想法。如“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发现了沉浮现象?”“谁还有不同的想法?”通过鼓励性的提问,扩大提问的参与面,逐步提高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发散性提问

发散性提问没有限定的答案,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变通性和灵活性,也有利于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你听到玻璃珠掉到地板上的声音是什么感觉?像你听过的什么声音?”“你们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这些发散性的问题很开放,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它可以很广泛的收集幼儿的想法,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产生主动探索的*。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幼儿科学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2)

3.层次性提问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发现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否则就将充当发展的尾巴。”为此,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首先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然后再以层次性的提问逐步加深,扩展知识,丰富知识,构建概念,使整个过程严谨,体现发展性原则。如“风的形成”探究活动中,让幼儿观察风中飘动的红旗、树叶,以“红旗、树叶为什么会动”导入教学;在以“我们还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有风,是什么原因”,“如果没有刮风,你有什么办法产生风”等层层深入的问题帮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有层次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逐步深入地探索发现,帮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经验。

4.矛盾性提问

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常常不去注意哪些矛盾的事件,此时需要教师提出矛盾性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在“尽快让冰融化”的科学活动中,两个幼儿都认为倒入热水会使冰很快融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两个孩子的方法一样,所用的时间却不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一认知矛盾提出问题:“你们都用了倒热水的方法,为什么冰融化的时间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在幼儿的认知中激起了无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在科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矛盾冲突(可能是幼儿间的认知矛盾,可能是孩子自身原认知与新认知之间的矛盾),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及时捕捉,根据认知矛盾提问,及时引发进一步思考,有助于幼儿主动的建构科学概念。

5.开放性提问

开放性提问是启发幼儿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能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获得发展的有效方式。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性的想象思维空间。开放性的问题,他的提问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你有什么新的问题”等。当教师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幼儿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使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碰撞中产生灵感,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体现,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幼儿科学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

6.积极有效的追问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原因、问下落。教师的“追问”,往往是要了解幼儿“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说”“为什么会这么做”。换句话说,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通过教师的“追问”,某一个幼儿思考问题的过程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使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倾听、理解他人想法”“发现他人问题”“同伴互相质疑”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有助于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开阔探索思路。总之,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应遵循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应该避免向幼儿提出指向过于明确或有明显倾向性的问题,也尽量不向幼儿提出只有两种答案选择的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种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限制了幼儿的思考,长此下去,幼儿原本活跃发散的思维难免会陷入非彼即此的僵化安排之中。

三、组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品质

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幼儿亲历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经历从探究到发现的过程。幼儿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来明晰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真正关心或产生疑问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做出猜想和假设;再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信息和结论;最后在同伴间解释与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此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实现“幼儿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积极有效的教”这种互动与同构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纲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热情,使幼儿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科学经验,逐渐培养幼儿的科学品质。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幼儿科学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4)

四、提供机会,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1.为每个幼儿提供真正的探究机会

在科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提供支持的环境,给每个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互动的机会;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原则,多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观察、动脑、动手,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幼儿正确的方法和答案。

2.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

探究活动如果没有时间的保证,幼儿就失去了在实践中自我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机会,更不可能执着的探究精神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有反复尝试的机会,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而不是形式上的操作。充分的探究时间可以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3.为每个幼儿提供多感官参与的探究过程

在科学探究教育活动中,必须注重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可操作性材料,通过看、听、摸、闻等感官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认识世界的方法,使幼儿自然地获得有益的经验。

4.为每个幼儿提供合作学习的探究资源

《纲要》在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指南》在科学探究的教育建议中提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如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发现,一起想办法验证猜测和收集资料。”这些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合作学习的探究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幼儿合作探究,并组织幼儿小组的交流表达,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而且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新发现与教师、同伴分享,产生思维碰撞,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以及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幼儿科学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5)

五、教师提供多方面支持,保证幼儿探究成效

1.支持性的心理氛围

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安全的、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提问,支持幼儿探究。教师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就是对幼儿探究活动的一种鼓励,当幼儿有疑问时积极参与并和幼儿一起讨论,适时地参与幼儿的探究,认真的倾听幼儿的表达和分享交流并给予积极参与并和幼儿一起讨论,适时地参与幼儿的探究,认真的倾听幼儿的表达和分享交流并给予鼓励,这都是对幼儿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另外,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时应允许幼儿出错。出错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常见现象, 要给予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权利,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任何想法或行为都是可能的,即使是错误也是幼儿认知提升必须经历的过程。当发现错误时教师应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发现和解释,允许幼儿保留自己的观点,不要急于否定幼儿,更不要批评指责幼儿。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支持性的环境氛围和探究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自己操作及与同伴间的交流讨论中自己去发现错误,进而自己去修正错误,更正错误的本身也是幼儿自我学习的过程。“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幼儿只有在自己的亲身实践、操作、探索中才会真正获得知识与经验,才会得到发展。幼儿在热情投入地进行探究活动时难免会弄脏衣服,弄乱或者弄坏物品,这些都是幼儿的热情尝试,成人一定要宽容、接纳、尊重幼儿的行为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2.支持性的探究材料

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因素。用于支持幼儿科学探究的材料既包括教师在区域中投放的供幼儿自由探究的材料,也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投放的材料。教师需要关注和研究材料的结构,具有适宜结构的材料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发展。如:让幼儿探索和发现不同的纸的吸水性,就需为幼儿提供特点和差别明显的纸(牛皮纸、包装纸、瓦楞纸和餐巾纸);让幼儿发现磁铁的特性,则需要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能被磁铁吸起来和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物品。

3.支持性的安全措施

对于幼儿来说,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具有安全的意识,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操作材料和环境,提供相应的支持性的安全措施。教师要考虑各种材料和工具的安全、幼儿可能接触到的动植物的安全,还要考虑一些幼儿可能对植物的花粉和动物的皮毛过敏。另外,对幼儿外出探索的场所教师必须首先进行考察,确保环境条件和幼儿接触到的物质既有利于支持幼儿的探索,又能保证幼儿的安全。

更多幼儿科学教育知识请关注大宋文正教育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