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迈人的第一个小社会。在这里,宝宝们都将告别家长无微不至的全天候关照,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事情都需要靠自己。
因此,如果孩子们都能在人园之前逐步学会独立,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无疑会给孩子进人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扫清一些障碍,铺平一些道路。孩子们储备一些本领、掌握一些技能,他们就可以减少一些紧张、消除一些恐惧,同时拥有一份自信生活能自理,正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其实,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学会靠自己去解决那些可以自理的事情。如果孩子在本该自理的各个阶段,却没有掌握这个阶段的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或者在思想上总是依赖大人,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独立。
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依赖大人,吃饭要大人喂才肯吃,上厕所也要大人帮忙脱裤子,洗脸刷牙、穿衣服全部都要大人帮忙才能搞定。甚至还有部分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
在幼儿园里面吃饭、穿衣、上厕所等都能自己做。可是回到家里,却偏要大人帮忙才行。
那么,对于马上就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我们究竟该怎样去培养他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呢?
从两岁开始,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两岁左右,孩子就开始出现独立意识。这个阶段,孩子会把自己想要的表达出来,还希望那些东西永远都是自己的,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我的”、“我要”。当然,他们的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和语言能力等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已经可以开始自己吃饭,尝试自己穿衣等。这个时候就是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性,增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机。
孩子如果没有在幼儿阶段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越到后面就越难自立。从两岁以后,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任务,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一些事情。
比如,一个两岁半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自己背书包、自己整理玩具等等;3 岁多到 4 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洗澡、自己上厕所、自己整理衣服和床、自己清洗盘子等等;6岁左右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食物、自己叠被子和衣服等等。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我们可以从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玩具这件小事开始。当孩子每次玩过一些需要收拾和整理的玩具后,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比比谁最快”的游戏,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收拾玩具。
比如孩子玩了一段时间的积木玩具,想换另外一个玩具玩,这时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的最佳时机。父母先告诉孩子每次玩好玩具,都需要自己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玩具,然后就跟孩子一起比赛看看“谁最快”。当父母说“开始”后,父母就和孩子一起动手收拾和整理玩具。为了鼓励孩子的积极性,父母可以稍微放慢速度,让孩子有领先的机会。
等所有玩具收拾好后,父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如果是第一次收拾自己的玩具,还可以告诉孩子今后要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每次玩完玩具后都需要放回原处。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父母确实应该无条件地爱孩子,但是这种爱,绝不是大包大揽,更不是帮孩子做出他需要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孩子的人生只能是自己做主,任何大人都永远无法代替。否则,他的人生将留下很多遗憾,甚至会是残缺的。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主的事情,大人可以帮助他,但是最后决定权在孩子自己。遇到困难,我们可以多鼓励他,试试看自己可不可以想办法;如果实在想不到办法,我们可以帮忙提供几个办法,供孩子自己思考和选择。
等到孩子尝试过后,如果还是需要大人的帮助,就让他指挥大人该如何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一直在思考,同时也会明白,这件事情始终是他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事情,他需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