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以后,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还要处处留意,时时关心,最大程度掌握孩子在校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了解真实情况,才能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负责,尽到合格家长的职责。
一、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在校的哪些情况呢?
(一)学习情况
1,上课遵守纪律情况。虽然这与成绩好坏关系并不密切,有的孩子非常守纪律,但没办法,老师讲课就是听不懂;而有的孩子调皮捣蛋,却能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但是,上课调皮捣蛋都应该加以矫正的。影响他人,也对孩子自己不利。
2,上课的状态。积极不积极?不看是否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而是在于能否紧跟教师的思路,甚至是领先教师,先思考一步。
3,上课的效果。有没有真正学懂,在课堂上其实看不出来,要通过针对性的检测才能确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其他情况
1,遵守校纪班规情况。有没有违反校纪班规的行为或者存在无视纪律观念的倾向?有没有拉帮结伙,欺凌同学?
2,交友情况。有没有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这些同学值不值得交往?与异性同学交往是否正当,是否存在早恋现象或苗头?
3,安全情况。安全是否得到保障,有没有受其他人欺凌?
4,尊严保障。有没有遭受老师、同学的侮辱、嘲讽?
二、家长不可能全程观察孩子在校情况,通常只能通过询问和旁敲侧击的方式来了解
1,向老师询问。但我们都知道,老师一般在家长问询时都会对孩子有一种宽容、放大的褒扬,比如经常夸一夸孩子聪明,就是不努力之类,因为讲实话容易伤家长的面子。只要孩子规规矩矩的,老师一般都会觉得表现不错。当然,有的老师也会刻意放大孩子的不足。家长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听了班主任的介绍后,还要尽可能听听科任老师的说法。再到学校政教处问问孩子有没有“案底”,全方位了解,比单方面了解更能掌握真实情况。
2,听孩子自述。出于自我保护和认知盲区的原因,孩子一般都会美化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对于其他方面的情况,孩子有时候不愿说,比如早恋倾向;有时候不敢说,比如受人欺凌,这需要家长多用心观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端倪,然后采用迂回的方式逐步从孩子那里得到答案。不能耍威权,命令孩子“交代问题”,那样,只能把孩子推得很远,再也不信任家长。
3,向同学打听。从孩子的同学处打听只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因为一方面谁也不肯做恶人,有什么不好的表现,同学之间往往帮着掩饰;另一方面,让孩子来评价孩子,通常也得不出太准确的判断。需要家长有较强的辨识能力和分析研判能力。
总之,做一个有心人,做孩子的知心人。给孩子最多的信任和自由,也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做家长容易,称职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