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一19世纪很时髦的药物是金属药物,汞、饼、铜、铁. 铅,银制剂等都可以入药。比如在饼杯里放上酒,可以制酒石酸锑钾,治疗寄生虫病:铁剂作强壮剂,现在还有用的,银剂,被认为和月亮相关,所以用来治疗癫痛与忧郁症,金剂,作为延年益寿的酏剂。这些药物都曾一度流行,如用汞剂治疗梅毒,外用,内服都用它,后来发现汞剂毒性很大,就不内服了,只作外用。另外还有称为“怪盐”的硫酸钠,作为缓泻剂。17世纪从美洲传入欧洲的金鸡纳,用来治疗疟疾,也被作为治疗所有发热的“万灵药”。
在西方历史上,人们对医生的态度很矛盾。医生在治疗病人时被认为是天使,在治完病以后收费时就变成了恶魔。西方近代史上的一些著名作家,如蒙田、莫里哀、伏尔泰等都曾对医生进行过辛辣的讽刺。当时医生的地位也比较低,有一种说法,就是当父亲不知道儿子能干什么时,就让他去当医生。不过,在17世纪英国有一个很著名的医生,叫西顿汉姆 (Thomas Sydanham, 1624—1689)。他认为当时那些时髦的理论对医生的 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呼吁医生回到病人床边,以实践为本,做临床观察,记录病史、典型症状和病程。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受到病人的欢迎,被称为英国的希波克拉底。
参考教材《医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张大庆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