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往服务经验中,把创新落实到个人日常生活中去,需要具备三大要素: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看一看即创新主题范围的确定、对相关领域的观察探索。创新是需要目标导向的,任何创新都需要具备明确定义的主题,同时主题不能太大,太宽泛,也不能太小,太狭窄。在宽泛的主题下,往往找不到明确的思路,而太狭窄的主题就没有足够探索的空间来思考新的可能。
创新需要主题,需要目标
在这里,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创新没有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边界,完全天马行空。但过往的事实表明,只有深入地研究,提出有效的问题,划定适当的范围,才能帮助产生广泛使用的创造性想法。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和观察,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思想和方法,给太款发的主题加上适当的限制条件,或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举个例子:
某公司在搭建信息化平台时,发现了相关问题:缺乏整体统一的平台,每个信息系统都是 孤立运作,因此制定主题:如何设计企业的整体信息化规划? 这一主题就可能太过宽泛,那么我们可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如:"整体信息化的架构如何设计""整体信息化的路径是什么"...
那么,为了制定合适的主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如何看一看)?
- 大量的research,掌握组织全局信息(如盈利模式,价值链、成功案例、大事件等等)
- 和关键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他们视角里的现在和问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希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是问题的根源?...)
- 对于市场上的创新趋势的研究(市场上对应的创新模式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做的?...)
在看一看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经典的工具可以使用:
主题研究:各个不同角度主题分析(关键词替换法)、主题分解(3-12-3头脑风暴)主题利益相关方定位(利益相关者地图)......
信息获取:整体战略(波特五力)盈利模式(商业画布)客户关系(平衡计分卡)..........
想一想想一想,即激荡思维,产生idea的过程。
改变思维模式: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一般都是从现在到未来,首先观察现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瓶颈,然后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低头实干,面向现实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聚焦交付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的模式(传统价值链)。
传统价值链
传统价值链更加强调对产品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需求、问题进行设计、研发、费劲,形成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创新成本较小,风险也较小,但往往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也通常无法产出具有震撼力和颠覆性的产品。传统价值链利用的是逻辑思维,是基于现状考虑问题的。
但是,在向创新思维的转变中,需要建立面向未来的心态,聚焦更多创新的可能性,站在客户需求或潜在需求的基础上考虑问题,寻找实现的解决方案(创新价值链)。
创新价值链
创新价值链从客户的行为、习惯、想法、活动、环境甚至是情感出发,进行探索,发现客户潜藏的痛点或需求,利用设计思维或其他创新工具,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寻找新的技术,实现产品和服务等颠覆性创新。
那么,基于创新价值链,我们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模式?
1. 开放且善于思考的方法:我们对所有事情都抱有持疑的态度,在工作中平衡基于交付结果的思考和基于探索客户潜在需求和新方法的思考。我们可以多问"为什么""如果...会怎么样""需要多少.."等等,看似无关的事情也可以联系在一起,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新的可能性。
创新者的5项技能
2. 以人(最终客户)为中心: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你的老板也许就是你的最终客户,在生活中,你的妻子也可能是你的最终客户。我们要将重点放在idea背后真正影响到的群体,以客户的身份、思想出现,产生深刻的洞察,探索很多未发现的问题。(比如如何设计做饭的流程能够最大化减少妻子烧饭所耗精力?)
3. 目标导向:在产出创意的过程中,我们不以纯粹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不考虑研究问题的现状和参与者身份,而是站在最终用户角度设计一个美好的未来(比如设想通过自动记忆家常菜烹调的一体机?)找到未来后,我们在看现在到未来有多大的差距,存在哪些阻力、哪些瓶颈,再一步步回推。
做一做不能落地的创意就是耍流氓!我们需要制定清晰的行动计划,进行原型设计和价值设计。将创新落地需要系统的工具和方法论支持,通过工具引导让创意聚焦,而不是无限度的发散,将创新流程化
创新工作坊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创新工作坊就是在组织或企业中,通过创新导师带来完成某些创新项目,首先根据制定好的主题和子主题,邀请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背景、不同层级的人组成项目小组,通过创新工具和流程,获得解决方案、产品、或者原型。
创新工具需因主题不同而灵活使用
设计工作坊前,需要对主题认真研究,只有对组织的行业、模式、上中下游、组织架构等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使用最为契合的工具和流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做到收敛,这关系到我们获得的最后的结果质量。
例如:
在一场主题为企业未来销售计划的工作坊中,我们会通过「全局分析地图」来了解客户企业相关的背景和信息,通过「商业模式画布」来了解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可以通过「利益相关者地图」来了解决策流程和相户关系。
此外还可以利用「系统背景图」了解客户的现行状况,再通过「未来/现在/瓶颈/想法」了解未来,了解机会,看看如何实现战略目标?接下来还可以用「swot」分析商机,了解机会有多大,还有什么瓶颈?接下来利用「故事画板」产出计划原型 再下来利用「目标导向的行动计划」将落地过程分解?谁来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验收标准如何?...
总之,流程如何设计,应该运用哪些Triger,实践如何安排,游戏怎么利用、工具如何组合等等,都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决定和灵活使用。
创新不是喊口号,而是应该真正去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在科学的方法论支撑下,将创新流程化,真正融入组织(企业),融入日常工作中,能够掌握和灵活解决诸如:如何设计创新主题?利用什么工具激发idea,如何收敛,如何民主集中,如何测试idea的价值和可行性,如何将创意变为原型?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