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的学校在哪里,南丁格尔读的护士学校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0-28 07:02:32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一名杰出的护士,年近六旬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甘秀妮先后4次逆行,在湖北省、上海市、重庆市三地奋战132天。作为一名急危重症护理专家,她提出“全人、全程、全心”的护理理念,在灾害救援、公共卫生、护理能力培训和护理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年初,湖北省孝感市新冠疫情严峻,甘秀妮作为领队,率183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她每天深入“红区”进行床旁查房、流程梳理、质量督查、环境改造,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加重,但她仍坚持跟队友一起搬运上百斤的氧气瓶、呼吸机。同事们心疼地称呼这位医疗队里唯一的“60后”为“坚强的脊梁”。一位低营养状态的危重症患者急需进行鼻空肠管置管,现场操作条件有限且存在极高的感染风险。当同事迟疑时,她挺身而出,面临防护服手套包裹无法感知的艰巨挑战,她沉着冷静,一次性成功安置维系生命的管路,最终患者转危为安。

作为一名急诊护士,甘秀妮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往应急救灾现场。1985年,刚参加工作3年的甘秀妮在当地发生爆炸事故后20分钟内就赶到现场,冒着再次发生爆炸的风险参与救援,转运了30多位患者到医院。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德阳市,甘秀妮将20余年的危急重症救护和应急管理经验,悉数运用到灾区医院布局、流程设计、检伤分类、院感防控、伤员转运、病情观察和急救抢险中。她不眠不休地连续工作7天7夜,处理80多位危重伤员,确保患者伤口零感染,联系转运90多位患者到重庆接受手术治疗。在地震灾区,一名14岁女孩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和左腿,只剩下半身截瘫的姥姥。甘秀妮帮助女孩免费安装义肢,并资助她上学。女孩说:“甘妈妈改变了我的命运。”

赵雪红:

埃博拉患儿的“中国妈妈”

南丁格尔的学校在哪里,南丁格尔读的护士学校(5)

“坚持人道主义精神,舍身忘我拯救生命。”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雪红从业37年来笃行的信念。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的身影。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她负责筹建发热门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她不顾余震危险,带领医护小组赶赴灾区转运伤员。2015年,西非埃博拉肆虐,病死率高达50%~90%。赵雪红随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奔赴疫区前线。当地医疗环境简陋,平均气温35摄氏度以上,三层防护服闷热无比。赵雪红忍受着酷热,无惧感染风险,主动增加进入病房的时间,帮患儿克服恐惧,孩子们都叫她“中国妈妈”。

在援利比里亚的70天中,她还与队友一起探访了埃博拉遗孤,为孩子们体检,亲手为每位孩子准备食物。为了改善孩子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现状,她和队友积极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慈善总会联系,将募集的约20万元善款送到埃博拉幸存者和遗孤手中,促成了中国民间首次对利比里亚针对埃博拉的经济援助。她还积极推动当地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培训利比里亚学校教职员工、当地民众300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支防控宣传队。

新冠疫情发生后,2020年1月,赵雪红带领护理团队3个多月连续奋战,无论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实施和运行管理、俯卧位通气还是危重患者转运、肺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每个高风险环节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2022年8月,她作为支援海南三亚重症医疗队的护理领队,整建制接管三亚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并将普通病房改建成扩容ICU,在新冠感染危重患者救治中,将救治经验和重症护理集束化经验应用于临床,重症患者好转率达90%以上。

蒋艳:

矢志不渝,筑梦路上不断拼搏

南丁格尔的学校在哪里,南丁格尔读的护士学校(6)

“专业、敬业、精业,才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华西护理学院副院长蒋艳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28载护理之路,她亦是如此践行的。

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一个小山村的蒋艳,其祖父是村里有名的“赤脚医生”。“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祖父在田间地头为乡亲们看病的画面,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蒋艳说,那时的自己便想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天使”。

于是,从一名山村里的中专生一步步成长为博士生导师、护理部主任,她在提灯筑梦之路上不停拼搏。

1995年从卫校毕业后,蒋艳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驻足14年之久,牢牢扎根基层,长期照护来自偏远山区的乙脑、麻疹、艾滋病患者。

“患儿被病痛折磨。麻疹患儿全身大片红色斑丘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常有高热惊厥,家长焦虑无助。”忆起这段日子,蒋艳眉头微蹙,语气中难掩心疼。为了能让孩子舒服一些、好得快一些,蒋艳轻轻地给他们全身擦满药膏,每天为患儿更换床单和病员服,防止其皮肤破溃感染。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彼时仍在泸州工作的蒋艳第一反应便是冲向医院将患者转运至安全地带。很快,医院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蒋艳毫不犹豫踏上了前往重灾区的救援之路。

亲历多次突发重大灾情,蒋艳意识到只有把应急医学发展好,才能挽救更多生命。2009年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后,她逐渐带领护理团队成为了华西医院救援医疗队的中坚力量,挽救了无数生命。

2020年4月,她远赴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指导帮助当地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近5年,她多次组织护理专家开展义诊活动、为贫困患者申请补助基金……此外,蒋艳还先后牵头建设重症护理、伤口护理、糖尿病护理等18个中华护理学会临床教学基地,24个四川省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基地,为培育高层次护理人才、创新患者全程管理模式不懈努力。

张颖惠: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南丁格尔的学校在哪里,南丁格尔读的护士学校(7)

“祖国需要,我在。患者需要,我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颖惠33年深耕护理事业。从老年科、骨科到神经内科,再到重症监护室(ICU),她的岗位职责在变,不变的是对南丁格尔精神的传承。

“从一名护士成长为ICU护士长,再到全院1600多名护士的‘大管家’,我深知救死扶伤的根本是专业的力量。”这些年,张颖惠在山西省率先开展了首例机械通气患者三腔营养管盲插技术,保障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创新了“床旁一小时”查房模式,带领护理专家组到病床旁对危重患者视、触、查、听,联合制定护理计划,每日动态追踪,提升了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在全省广泛推广运用。

面对年仅8岁、多脏器损伤、经历7次手术的患儿,张颖惠为他量身制订专业化、精细化、个体化的方案,亲自带头完成。一次查房时,她发现孩子腹股沟伤口处突然大量出血,她马上判断可能是股动脉破裂,一边迅速加压止血,一边紧急联系医生手术,经过积极抢救,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一名颈椎骨折的德国患者入住ICU,身处异国他乡的患者恐惧万分,拒绝治疗。张颖惠耐心介绍环境、工作流程、治疗方法、医疗水平,还设法联系到她的家庭医生,共同制订诊疗和护理措施。治愈回国之际,患者感动地说:“感谢你,感谢中国!”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张颖惠说。2020年年初,张颖惠作为山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护理队长,带领6家医院的100名护士驰援武汉。一位患者的降压药用完了,面对武汉物资匮乏的情况,张颖惠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安排应急分队为患者找到了急需药品。

作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支队队长,她带领志愿者走向社区、家庭、学校、工厂……开展慢病管理、居家照护、急救复苏等志愿活动,受众达16万余人。

南丁格尔的学校在哪里,南丁格尔读的护士学校(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