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哪些知识,生命科学主要学习什么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0-29 09:40:38

生命科学学哪些知识,生命科学主要学习什么(1)

陈克恢、吴宪、汤飞凡、邹冈、张昌绍、胰岛素、屠呦呦、袁隆平、张亭栋 绘王若男

编者按

1900年至1999年,百年中国,在生命科学最突出的研究工作是哪些?

饶毅教授基于对国际和国内生命科学的比较和判断列举了八项。

世纪八佳:

百年中国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

撰文 | 饶毅

●  ●  ●

在离二十世纪不是特别远的今天,记忆犹新而又有足够距离,可以比较安全地评价中国二十世纪的科学研究。

以研究本身的原创程度、比较当时国际同类研究的最高水平、衡量对基础科学或医药农业应用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考验来衡量,1900年至1999年的百年中生命科学的原创研究有八项特别突出。

1

麻黄素药理作用(协和医学院药理系陈克恢,1920年代)

2

蛋白质变性理论(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吴宪,1920年代至1930年代)

3

沙眼病原的发现(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同仁医院张晓楼,1950年代)

4

吗啡作用位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邹冈、上海第一医学院张昌绍,1960年代)

5

胰岛素合成(钮经义、邹承鲁、汪猷、邢其毅、龚岳亭、杜雨苍等,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1950年代至1960年代)

6

青蒿素的发现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1960年代至1970年代)

7

杂交水稻的发明(湖南省安江农校袁隆平,1960年代至1970年代)

8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作用的发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张亭栋,1970年代)

二十年协和

八项中两项出现在1949年前,皆来自协和医学院,事出有因:中国的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主要在1920年之后,最初二十年,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很少,协和接近一枝独秀。

1917年成立的北平协和医学院,不仅资金雄厚,而且高定位、高质量、高水平。它定位医疗、教育和科研齐头并进,无论是医院还是医学院都高质量建设,而高水平聘用人才是其关键。在协和之前,已有多所外资创立的医院或医学院,各有不同成效,但一般比较偏向实际,有些存在的时间较短。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了美国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教育,影响了全世界的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并因为建立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而对中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起了榜样和带头作用。

当年协和医学院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聘到水平较高的外籍教授。例如,创办协和解剖系、1917年至1921年的第一任系主任 Edmund Cowdry (1888-1975),后来曾任华盛顿大学解剖系主任。曾任教协和药理系两年的 Carl Schmidt(1893-1988),后为宾州大学药理系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1938年协和曾争取聘请哈佛大学的 Otto Krayer(1899-1982)为其药理系主任,Krayer接受职位后,因为哈佛医学院学生集体上书请愿,哈佛挽留后他担任哈佛药理系主任。

协和医学院的生理系主任林可胜(Robert KS Lim,1897-1969)和生物化学系主任吴宪(Hsien Wu,1893-1959),并称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之父也未尝不可。他们不仅自己的研究颇有成就,而且领导了学科建设、培养了多位优秀学生,影响全国。

林可胜是协和第一位华人系主任,他不仅参与协和内部管理,而且参与很多校外服务,更像传统的 “之父”。林可胜的研究非常好,但有很多事务(包括抗战早期带医疗队上喜峰口),所以他最好的研究是再次出国之后, 1960年代在美国做的区分吗啡和阿司匹林镇痛是在中枢还是在外周的巧妙实验。他的学生冯德培留英回国后,在协和坚持研究神经生理,研究神经肌接头的工作接近后来获诺奖的英国犹太科学家 Bernard Katz (1911-2003),但因二战而中断,研究未达到Katz最后的程度,Katz当时非常关心冯德培的研究进展,以后几十年也非常尊重冯德培。

协和的微生物方面,谢和平(Richard Ho-Ping Sia)和 Hobart Reimann 分别在美国和北平参加过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这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医院 Oswald Avery 主导、最后Avery和学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实验系列。

四十年承接

八项研究中,有两项工作相隔很长时间,目标也不同,但在概念上事后却可以看到关联。

吴宪从1924年起连续十几年研究蛋白质变性,从最初沿用其他人的错误理解 (水解),到1931年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正确机理(蛋白质空间构象改变)。这一概念,早于美国著名化学家 Linus Pauling (1901-1994)(Mirsky and Pauling,1936)。1995年,美国学术杂志《蛋白质进展》重印吴宪1931发表在中国杂志的论文,并附哈佛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蛋白质专家 John Edsall(1902-2002)的简介,称:“吴宪是第一位把握天然和变性蛋白质分子根本关系的科学家” (Edsall,1995)。

生命科学学哪些知识,生命科学主要学习什么(2)

图1 吴宪

在合成胰岛素的过程中,邹承鲁等在1961年报道可以将胰岛素的两条链分开,使之失去活性,之后又可以让A链和B链*,成为有活性的胰岛素。1963年,蒋荣庆、杜雨仓、邹承鲁明确提出:“很可能胰岛素的高级结构即为其一级结构所决定”。

1966年以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 为作者的文章《从A链和B链重合成胰岛素》一文中再次提出,“完全由化学合成的胰岛素A链和B链可以通过二硫键结合而产生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结晶,提供了强烈证明,支持蛋白质空间结构很大程度由其一级结构所确定的概念”。

生命科学学哪些知识,生命科学主要学习什么(3)

图2 胰岛素的两条链

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 Christian Anfinsen(1916-1995)于1961至1963年研究RNA酶的变性和复性,并提出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其中核心环节类似胰岛素是二硫键正确形成,而RNA酶是单链,比抗体、比双链的胰岛素都简单。这一工作的基本概念缘起吴宪,其最佳证明实际是我国合成胰岛素过程中邹承鲁领导的拆合工作,加上钮经义等的全合成工作。胰岛素双链拆合较RNA酶一条链的变性和复性工作更复杂,而全合成的胰岛素两条链有活性更是一级结构确定高级结构和功能的有力证明。所以吴宪、邹承鲁、钮经义的工作,无疑非常突出。

五十年上海

二战后林可胜在上海筹建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壮志未酬。出国前他交代给冯德培。

冯德培创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生物化学家王应睐先加盟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后王应睐、曹天钦、邹承鲁在独立的上海生化研究所。原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后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庄孝僡等研究发育和细胞生物学。加上药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所等。1950年到1990年,上海为我国生命科学的重镇。

冯德培、王应睐、赵承嘏、庄孝僡、罗宗洛、张香桐等科学家,不仅在科研一线身体力行,而且培养和带领了下一代科学家。

邹冈是下一代科学家的代表之一。他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上海药物所读研究生,导师为兼职药物所的上海医学院教授张昌绍。邹冈也得益于生理所、药物所的生理学家、药理学家的教诲。他和张昌绍研究吗啡镇痛机理,反映了上海几个研究所的基础研究的氛围和水平。

生命科学学哪些知识,生命科学主要学习什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