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活动设计的八大要素,学前儿童活动准备的设计要点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0-29 16:33:12

  幼儿园是培训祖国花朵的地方,孩子在这里虽然不会像小学生那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但是该学习的语言数学思维体能思想品德一样也不能少。鉴于幼儿园孩子年龄的特点,在教学中活动中必须设计好一套能够让孩子们接受的方案。下面,101教育给我们介绍一下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方法。

  幼儿园课程的数学活动方案的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活动名称:是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的概括性反映。一种是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如:学习7的组成。另一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开超市。这种使人们感到贴近幼儿的生活,有趣味,更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

  二、设计意图:指为什么要设计该活动,设计该活动有什么意义。

  要体现四个解读:

  1、解读目标: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纲要》中明确确定了科学领域的总目标。数学作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总目标同样涵盖幼儿发展的认识、情感与态度以操作技能三个方面。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方面。

  2、解读幼儿:

  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特点……)本班幼儿经验与能力(已有的经验与存在什么问题及困难)等。这样做才能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新的理念。

学前儿童活动设计的八大要素,学前儿童活动准备的设计要点(1)

  幼儿的年龄特点:

  A、逻辑思维特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解读幼儿年龄思维特点尤为重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包含两个层面:动作层面和抽象层面。幼儿思维的发展依赖动作和具体事物。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B、心理特点: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

  C、幼儿的学习特点:观察发现、操作探索、表达表征。

  小班幼儿的特点:能发现具体的表面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如:大小、颜色、形状等。对于有变化的幼儿就不能发现。操作探索特点是模仿、重复。使用单词表达,表达不够准确、不完整。

  中班幼儿的特点:除了能发现具体的表面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如:大小、颜色、形状等外,其他有明显变化的幼儿也能够发现。操作探索特点变化体现个性特点。能用简单句子进行表达,表达准确性、完整性有所提高。

  大班幼儿的特点:能够注意发现细微的物体变化。操作探索方面能够进行多样化操作。表达较连贯、较准确。

  平时要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水平,真正掌握大多数幼儿在数学知识的一般发展水平面及能力强或能力差的幼儿,这样才能在考虑活动设计目标和选择活动内容、范围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投放材料时,我们也是根据能力强弱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真正做到促进不同幼儿的发展。

  如:在认识《三角形》时,小二班、小三班的老师在观察、解读班级幼儿情况时,发现班上幼儿对三角形边、角在理解与表达上有困难。经过思考,两个老师就进行不同的设计,小三班的何老师设计了 “走走、停停”让幼儿游戏、运动中感知,重点突出对边、角的认识,并表达:我现在是站在三角形的边上或站在三角形的角上等;而小二班陈老师则重点利用触摸感知 ——用手摸一摸,说一说,来表达对图形边、角的认识。

  由于小班幼儿刚刚涉及到数的形成,对数的实际意义还需进一步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幼儿加强对数量“3”的认识,让幼儿充分感知数量3,理解“3”的形成及实际意义,并会手口一致进行点数。我们投放3数量卡片体现能力不同的要求:能力强投放不同大小、颜色且排列位置不规则。能力中投放不同大小或颜色,排列位置规则。能力差的投放同样大小、颜色且排列位置规则。

  3、解读教材:

  选择这个数学活动内容的概念、含义、重难点等如: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重点是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第几)正确表达物体的排列的次序,难点是能从不同方向出发(左右、上下、前后等)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和所在的序数位置。

  4、解读活动策略(设计):

  通过运用什么方法(如:操作法、游戏法、讨论法、比较法……)活动形式(如: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解决什么问题,发展幼儿什么能力。如:《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中,我们设计活动策略是:小班幼儿的学习具有具体形象、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们设置《小熊水果店》的情境为主线,以“运水果”、“买水果”等游戏情节贯穿其中,将数学内容融进游戏中,通过创设与生活有关的一些场景,选用幼儿熟悉的角色游戏玩具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感知3的形成以及3的实际意义,从而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计数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目标:是数学教育活动预期达到目标,是反映幼儿在数学概念及思维能力、兴趣习惯等方面所应获得的发展。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具体化、行为化、体现可操作性。目标的内容应包含情感与态度、认知及操作技能三方面,即应涉及知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