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电子产品进校园,“互联网 教育”如何发展?
王营
全国人大代表、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乡长雷燕琴曾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雷燕琴在《建议》中介绍,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群体中的广泛普及,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已经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受到学生及家长的质疑。智能手机的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遇到的难题。
学生在校随意使用智能手机,给正常教学和学生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课堂上玩手机游戏,既扰乱课堂秩序,也影响学习效果;课下无节制玩手机,牺牲了本该休息、锻炼的时间,导致视力及身体素质下降;考试、做作业使用手机,“百度”一搜就能获取现成答案,投机取巧,思考能力大大下降……智能手机的种种弊端,让家长和教师深恶痛绝,纷纷要求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
安徽省教育厅颁布的《安徽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有了这样的政策规定,学校似乎可以名正言顺地禁止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了。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 教育”为特征的智慧教育已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大趋势。大数据、个性化学习、泛学习正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而这些新兴的学习方式需要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作为终端设备。禁止电子产品进校园,“互联网 教育”如何向前发展?
对于学生在校园内使用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电子产品,从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视角来考量,不应当是禁,而应当是疏。
一是加强教育,将电子产品变成学习的工具。智能手机本身无罪,关键是使用它的人。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中小学生而言,有些信息有用,有些信息无用,有些信息有害,只要能让学生认识到无节制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严于律己,具备善于甄别的眼睛,自觉抵制无用、有害的信息,将手机变成休息娱乐和学习的工具,学校和家庭无需禁止。
学生学习时间长了、精神疲惫了,课外活动时间在不影响他人学习的前提下听听歌、看看当天的新闻,未尝不可;课上听讲时有的问题没有弄通、弄懂,利用自习时间带上耳机重新看一遍教师录制的“微视频”,扫清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喜欢文学的同学可下载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利用课余时间在文学的海洋畅游;喜欢数学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找一些难题、怪题,挑战一下自己的智力……如果能以这些方式使用电子产品,对学生学习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
二是加强管理,引导学生按照规定使用电子新产品。学校要制定一系列使用电子产品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良好习惯。首先,要严禁学生在课堂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娱乐,每天上课前,如果课上不要求使用电子产品,可让学生关机或静音后,放在指定的地点统一管理。其次,要规定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除了课外活动时间,其它时间如果任课教师不作要求,不得随意使用,严禁住校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玩手机。再次,要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除了作为学习的工具外,严禁学生利用电子产品长时间玩手机、娱乐或者浏览有害信息。
三是家校联合,共同监督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将手机变成学习的工具,既需要家长配合,也需要学校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规定好孩子在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方式,并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防止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学校要开设信息素养校本课程,教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远离有害信息,必要时可采用技术手段,对校园网提供的内容进行筛选过滤,禁止有害信息进入学生的电子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