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曾用“三重世界”的视角来剖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分别是:想象空间、现实世界和过渡空间。
他认为,在想象空间里可以体验无所不能的感觉,游戏就是想象空间的一部分;在现实世界中,只有让孩子得到积极的反馈,才能让他们不至于总待在想象里。
而左右着孩子在想象空间和现实世界间摇摆的便是家庭这个过渡空间,家庭承担着连接孩子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功能。
父母在这个空间的职责是“既要允许孩子有想象的空间,同时也要去引导他走向现实“。
在现实世界中所经历的失败、挫折、痛苦、挣扎、不甘等等一切无情遭遇,都应该让孩子找到一个舒缓的“避难所”,由失败的亲子关系所创造出的狭窄过渡空间,只能把孩子推向游戏、推向短视频,推向任何让孩子感到快乐的东西。
为什么游戏会令人欲罢不能?
我们的大脑非常喜欢刺激,游戏恰恰给我们的大脑提供了丰富的声音、色彩、光线不断变换的图像以及丰富的、可以支配的游戏情节。
游戏是根据人的身心脑的特点设计的,吸引玩家是游戏设计者的目的,那到底是什么吸引着孩子们呢?
总结有以下四点:
1、清晰的规则带来安全感和秩序感;
2、即时奖励的感官刺激令大脑分泌内啡肽,从而带来愉悦感、成就感;
3、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并肩战斗建立情感连接;
4、可以支配游戏人物获得自主和自尊的感觉;
四个因素当中,大脑刺激产生的内啡肽是最关键的,因为大脑的工作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刺激越多,就越需要刺激,内啡肽越多大脑越要内啡肽,若内啡肽突然没有,大脑就会不停地向你发出指令:
我需要内啡肽!如果指令总不去执行,大脑的杏仁核就会开启,会让人焦躁不安、烦躁,甚至想打人。
2016年13岁的罗某锤*双亲,就是因为他的游戏瘾,母亲制止他唠叨几句后,他的情绪和行为不受控制,最终酿成惨剧。他的表现是重度游戏上瘾的表现。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没有一款游戏的防沉迷可以真正做到滴水不漏,父母一定要做到积极配合政策,共同打造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的围栏,给孩子营造一个舒心、整洁的成长环境。
1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就是因为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心空虚、孤独。
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就给孩足够的陪伴和亲子互动,用爱和关注充盈他的内心,他的心理需求才会得到满足,不会从游戏中寻求寄托了。
温暖的陪伴,永远是治愈孩子的最好良药。
2父母以身作则
许多父母一边禁止孩子玩游戏,一边自己沉浸手机无法自拔。
可是连你自己都无法做到放下远离电子产品,孩子又怎么能够心甘情愿远离游戏呢。
父母在家不妨多看看书,多做做运动,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正向积极的榜样。
3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
现在不少孩子的生活过于单调,才会很容易被游戏中绚丽的世界所吸引。
所以,父母不妨丰富孩子的生活,从小就培养孩子一些兴趣爱好,课余时间可以带孩子去打球、
游泳、爬山、学一种乐器、画画等。
当孩子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更真实的快乐,便不会寻求虚拟世界里如泡沫般的快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