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活动有利于培养什么能力,幼儿园数学培养幼儿什么能力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1-05 04:53:09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优秀人才必备的素养。学校应当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助力学生的良性发展。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探索未知的知识,继而提升数学综合素质。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从数学学科教学入手,转变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探索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梳理教学思路,明确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更加积极,既会主动与教师和同学探讨自己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提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成效。学校正确认识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多措并举梳理小学数学教学思路,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夯实基础。

学校不定期举办小学数学课堂研讨活动,给数学教师搭建相互交流、探讨、展示风采的舞台,不断提高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小学数学课教学评活动,引导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经验的前提下把握学情,设计有目的性、连贯性的教学体系,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感受。开展以“聚焦名师课堂,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师外出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带领数学教师全面落实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践行新理念、赋能新课堂,打造一支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型、开拓型小学数学教师队伍。

优化课堂教学,探索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举措。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抓手。学校科学引进新型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更加多样化,更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发展。

一是引导学生提问。良好的数学提问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认识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兴趣。因此,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数学、质疑数学,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系列数学问题,用“抛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方法带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开展创新的数学练习,进而培养数学创新素养。同时,尊重学生的内在生长法则,为学生提供“慢想”的机会,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进而帮助学生学会真正思考。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新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具有创新性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环境中探究数学问题、发散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数学创新能力。

融合动手操作,拓展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小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数学知识,既需要思考更需要实践,实践能够深化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能够纠正小学生在认知上的错误和偏差。学校着力拓展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将动手实践融入数学教学体系之中,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在操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是科学引入开放性问题,带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放性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激励性、鼓励性教学氛围,具有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学校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形式探索答案,为树立创新、独立的意识夯实基础。“数学嘉年华”活动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出发进行综合考量,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方式的综合设计。以趣味性的题目引起学生兴趣,以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中将“趣”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脑筋急转弯”等趣味活动中深化数学知识,强化数学意识。二是科学开展动手操作,带动学生开展积极想象。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大脑思维的锻炼关系密切,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助力之一。学校将手脑结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举措,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带领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动脑,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营造良好环境,创设创新意识培养的学习氛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被动学习使得学习效率不高。学校针对这种情况,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一是科学转变教学角色,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培养的萌芽阶段。教学角色的转变与课堂教学参与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力量。学校不断淡化教师的主体角色,在确保教学导入科学的前提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主动参与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就具体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中培养创新意识。二是科学开展趣味数学活动。学校先后开展“脑筋急转弯”“数字谜游戏”“计时工具的历史”等丰富多彩的趣味数学活动,为校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体验到数学思维的魅力,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科学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经验是数学学习的前提,在日常教学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帮助。学校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掌握小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设置数学学习的生活情境,或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带入生活之中,激发他们潜在的发展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利用一年级《趣味数学》,带领学生剪纸、折花、绘画,通过荫荫小树、艳艳花朵等体会数学的对称美,感受数学无处不在的身影。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18日第11版

作者:龚 雪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