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的学生小莫刚开始学习时候的作业,和学习半年后的作业。
瑞芬教拼音的声母、韵母,缓慢而仔细。学员跟着学了半年,可以掌握1000多个生字。瑞芬希望,她们能因此少被骗,生活中更方便一点。
知识,可以是祝哥教的职业技能,给人安身立命的底气。也可以是崔律师做的日常普法,在一地鸡毛之中塑造某种秩序。还可以是瑞芬的识字教育,使得那些基础生存需求得到保证,个体尊严得以维护。
知识就是生活本身,恰恰击中寻常日子的每一个痛点。
“世事洞明皆学问”,这句话在快手平台演绎出当代新版本。像祝哥、崔律师、瑞芬这样的创作者,正在把生活智慧沉淀为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4月28日,快手新知和快手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快手泛知识内容生态报告》显示,2021年,整个快手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同比增幅58.11%。泛知识直播的开播场次更是高达3300万 。
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平台,人人都能更加便捷地找寻到自己最急需的知识。
在这里,人们会发现,能够给他们带来宝贵新知的,是那个“对的人”。他们可以直接面对高校学者,也可以随时求教行家里手。这些人深入钻研各个领域,经验丰富,恰好能提供精准的生活秘籍。
从前,人们需要不断向上攀登,争夺稀缺的教育资源。但现在,传统的金字塔知识结构被打破,世界变成一张互通互联的大网,每个热爱思考、渴求智慧的灵魂,都能得到回应。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去年入驻快手,每次更新视频后,她都能收到大量的私信和评论。在发了一条如何看待父母的视频后,有网友回复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理想的父母为标杆要求爸妈,所以一直在抱怨他们没有能力给我好的生活。谢谢沈老师,让我意识到原来父母也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而年过八十的探月院士“欧阳自远”,也一直以身作则的践行着向社会科普的责任。近年来,欧阳院士每年都要做五十余场讲座和报告,累计听众数万人。而现在,只要一场直播,就有上百万人观看。在最近一次航天日科普直播里,欧阳院士表示,群众对探月有很多疑问,而科研人士却没有讲清楚,“我的工作就是让大家了解到探月工程对改善生活水平的长远意义。“
在快手,同样坚持科普的还有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作为著名的青年学者,邢立达致力于把远古生物的故事带到当代,在他的评论区,充斥着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无用”的探讨,“霸王龙和甲龙PK到底谁会赢?”“大白鲨和棘龙打能打赢吗?”无论何时,只要看到评论区有粉丝提问,邢立达都一定会尽力解答。
知识本身,也能够在这样的互动与分享之中,彻底流动起来,变得熨帖,变得丰富。因此,知识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更多的可能性。
交互,平等,自由,开放——这或许就是知识普惠带来的惊喜。
参考文章: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 国家统计局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词条 | 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