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尽之时,黄培予突然看到鹭江宾馆里面的渣打银行办事处,不多想,他就带着会计来到渣打银行。
两周后,渣打银行总部批准了他的130万美元贷款。这让黄培予高兴极了,其实他对这事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本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有钱以后,黄培予开始做市场调研,因条件有限,他只能做改装车。轿车需要资质,卡车行业都是“大头”,厦门汽车缺人缺技术缺钱,只有做客车最合适,也有前途。
此后两年时间里,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大金龙)、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金龙车身)、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小金龙)先后成立,而且都是中外合资企业。为什么这样?因为厦门汽车工业公司缺钱,厦门不给贷款,黄培予只能以股份换资金。
在一次公开的会议上,有领导给厦门汽车工业公司两句话:一句是“前途无亮”;一句是“自生自灭”。
黄培予就是这么倔强,顶风犯上,不让搞却坚持要搞。厦门汽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很快,金龙客车就奇迹般地腾飞了起来。
为了搞活机制,大金龙、金龙车身和小金龙的总经理全部是合同制,按利润提成。当时,黄培予的工资每月四五千元,而总经理可以拿到100万元。
五,壮志难酬
1992年5月,厦门汽车工业公司改制成为厦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
厦门金旅为什么叫小金龙?并不是因为规模小,而是意在做小车。黄培予曾与德国大众敲定合资生产大众商务车,但因为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合资项目不能超过两家,项目就此终止了。
厦门汽车上市后,黄培予开始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小轿车上,他算了一下,搞小车至少需要16亿元。
当时国内融资根本搞不到这么多钱,于是他计划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不过,这件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有人把他给告了。1998年,黄培予被停职接受调查。
资料显示,1998年11月,黄培予因侵吞厦汽公司2800多万元股权和924万余元红利,被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处没收人民币10万元。
2002年,黄培予案件终审判决,黄培予被判15年有期徒刑。
黄培予为厦门汽车工业立下汗马功劳,付出了许多心血和代价,小轿车项目没有成功,或许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他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干事的人。可惜,性格缺点也很明显,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我有很多缺点:政治上不成熟;幼稚;太清高;太自以为是——我想做事,可惜条件不成熟。”
“我这个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太傲气。你对我好,我加倍地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加倍不理你。清高有时候会害死人,对做事情不利,在官场上也行不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没有黄培予,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金龙客车和厦门汽车工业。
参考资料:
- 汽车商业评论:被刻意淡忘的厦门汽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