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博鳌摄影报道
“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前年去年一箱难求、一仓难求,外贸企业很痛苦,很多产品运不出去,码头积压,有些客户就开始了多元化的包括区域化的措施。这是近两三年来,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的新形势和变化。”在2023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冯波开场便点出来产业链、供应链痛点。
当前, 受疫情和国际政治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出现了新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正在发生,但新的压力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对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的关心促使新的市场孕育和培育。
“全球的供应链是有效率的,但也是脆弱的,全球贸易十年来首次下滑,我们需要去加强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韧性,才能迎接对外挑战。”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供应链有一部分产能迁出到其他市场,比如越南、印尼,这是一种新的“中国 1”战略。
“我认为这些企业多元化、多国化的做法是合理的,按中国经济的比例和贸易体量来说,迁出的部分相对较小,有的企业把自己的生产设施迁到了东南亚,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三十年前,当中国大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资本大量涌入中国,而今天,中国发展到了要把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迁出国家的水平,这不见得是件坏事,可能对中国来说反而是件好事,这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已经升级了。对于周边国家来说也是利好,这些国家将会与中国的制造业更加紧密融合。”姚洋表示。
中国制造业优势仍明显
在贝哲民看来,中国将持续成为全球的制造枢纽,80%的智能手机出口来自中国,尽管这些数据可能会出现一些下降,但其他的市场没有像中国市场的规模和速度,中国竞争优势明显。
“我相信中国仍然会是一个生产中心,如果到东南亚,那是因为我们需要为东南亚市场服务。”芬坎蒂尼集团亚太区负责人费里在论坛上表示。
当前,从中国的出口来看,其增长仍然是强劲的,中国仍然是世界重要的生产中心。比如,从数据来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二高水平,3800亿美元,这已经回到了贸易战之前的水平。
在姚洋看来,当前,中国的出口结构及中国从美国的进口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中国只不过是把一些出口转移到了东南亚,然后再由东南亚出口到美国,世界的制造业依然流向我们这个区域。
“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变化从两百年的长度来看是正常的,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越来越全球化了,全球化的特征就是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让供应链为产业链服务,特别是外贸行业的服务,不管它供应链怎么转移,我们要把服务能力建设随着供应链去同步转移,这个我想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冯波表示。
“我坚信因为中国的规模巨大以及中国的产业链完整,所以对于高端行业来说,完全离开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姚洋表示。
打造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际产业链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比如,在一些领域,美国人对我国的打压非常厉害,特别在芯片领域,我们不得不自己做自己的东西,完成整个产业链的生产。
“现在看来,在芯片领域我觉得28纳米以上的芯片中国实现不说完全自主,但是去美国化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恐怕也必须这么做。事实上,美国人这么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芯片迭代非常快,我们现在看到电子芯片已经到了极限,台积电下一步是3纳米芯片,再下一步是2纳米芯片,物理意义上到头了,所以下一步新的技术一定是光子芯片,美国投入大量精力搞电子芯片,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工厂要到2027年才会有产出,但电子芯片有可能五年之内GPU实现商业化,十年之内CPU实现商业化,那就意味着电子芯片被淘汰掉了。”姚洋表示。
当前,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仍然在。
在冯波看来,面向未来,大家要团结一致向前看,要在一些新兴市场、一些新的产业链转移的国家提升我国新的能力建设。比如,RCEP的签署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鼓励企业向新兴市场去发展,扩展市场,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