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航天员于2020年9月完成选拔。仅仅经过三年的训练,第三批航天员就可以执行飞天任务了,说明我国在航天员的培养能力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这个能力的提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航天员们前赴后继,以进入太空的亲身经历带回来的各项数据,绝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飞天第一人杨利伟,虽然飞天的时间最短,但是他的飞天经历最宝贵,意义最重大,付出也最多,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换回来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数据。杨利伟后续没有再飞,很可能是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再飞的缘故。
第二个惊喜是,85后开始进入太空。朱杨柱1986年9月出生,桂海潮比他还小2个月,1986年11月出生。在他们之前,最年轻的航天员是王亚平和叶光富,均为1980年出生。
这预示着,中国航天员的有机更替正在进行之中。60后的航天员将逐步退出,70后即将成为主力,80后也在加快接班的步伐。这也预示着,中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前途光明。预计2030年之前的登月第一人,将在70后和80后航天员中产生。
第三个惊喜是,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类别变得丰富。跟前两批航天员选拔不同,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的时候,就已经细分了类别,包括7名航天驾驶员、7名飞行工程师、4名载荷专家。
航天驾驶员(Pilot),主要负责航天器操纵与控制。航天飞行工程师(Flight Engineer),主要负责确保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对航天器各系统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检查及执行出舱活动等。载荷专家(Payload Specialist)一般是科学家或有特殊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长期飞行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从事某项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只负责有效载荷的管理和操作。
载荷专家桂海潮
此次三名航天员中,景海鹏是航天驾驶员、指令长,朱杨柱是航天飞行工程师,桂海潮则是航天载荷专家。这表明我们的空间站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基建阶段大致上告一段落,对航天驾驶员的需求量开始下降,但对于维保的飞行工程师需求开始增加。而载荷专家首次飞天,更表明从现在开始,我们在天上的研究试验工作,将进入一个更加专业、更加精深的阶段。
第四个惊喜相信大家一眼就看到了,戴眼镜的航天员也能进入太空了。这说明我们的飞天技术在安全保障上更加进步了,所以对载荷专家的体检标准可以适当宽松一些。而且,桂海潮也不是现役军人,所以发布会的时候他是挥手致意,而不是行军礼。有志于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即使不是现役军人,即使你戴着眼镜,也可以继续追求你的航天梦想了。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有一些黑子常说的话术:与其花这么多钱飞天,不如把这些钱用来改善百姓生活。
我就来说说为什么吧。首先,国家在花钱飞天的同时,其实也一直在投入大量资金想方设法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两者并不矛盾。其次,国家强了,人民才可能有安稳的生活。黑子们之所以可以淡定地上网黑国家,也是因为强大的国家保障了他们的安稳生活。
要想国家强,必须探索科技的最前沿,西方霸权大国投入科研的钱也是巨大的。而航天就是科技的最前沿之一,我们必须抓住。航天的意义,既有军事上,也有民生上的。比如太空育种的产品,很多人早就已经吃上了。
所以,让我们无视这些黑子的话,继续为我国航天事业加油,并开始期待登月的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