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定义
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能量。能源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
注: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水资源】指可用于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生存的水的资源总量,包括自然水源(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和人工水资源(如水库、灌溉用水等);
【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形式,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等。
2.能源种类分类
(1)按来源分类
①来自太阳
直接能源:太阳能
间接能源: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油、页岩气、可燃冰等。
②来自地球
地热能: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
核能:铀矿等核燃料。
③天体引力
潮汐能:如潮涨潮落
(2)按生产方式分类
一次能源(天然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核能源、化石能源
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
二次能源(加工转换)
电能、焦炭、煤气、汽油、柴油、氢能
在二次能源中,加工和转换是两个概念,像煤炭洗选、石油的分馏等物理变化,称之为加工;而那些将能量形式直接改变的化学变化,比如火力发电,称之为转换。
注:煤炭(原煤)为一次能源,由煤炭加工而成的焦炭和煤气称为二次能源。
【煤炭】一般指原煤,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热值相对较低,是使用最广泛的传统能源;
【焦炭】通过高温加热煤炭,并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挥发物而制成的固体燃料,热值比煤炭要高很多;
【煤气】是通过高温热解煤炭制成的一种混合气体,热效率高、燃烧后的废气排放较少,能调节燃烧强度。
一次能源又可以根据是否可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其中,核能源和化石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核能: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过程产生的能量,原材料是铀等放射性元素,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在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化石类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其中油页岩是一种由低等植物和矿物质形成的腐泥物质,分布广泛、具有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3)按照开采利用情况分类
①常规能源
储量大,且短期内不会开挖完;开采技术成熟,开发利用成本低,价格低廉;供给和储备的稳定性高,供需关系较稳定。
②新能源
刚开始使用;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使用。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范畴,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有差异的。比如核能在部分发达的国家属于常规能源,法国2021年的核电发电量占到本国总发电量的69%。但核能在我国开发较晚,目前占比较少,所以仍属于新能源。
(4)按消耗后是否造成污染分类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
污染型能源:如煤炭、石油
清洁能源是指那些零排放、低排放的能源。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污染型能源,如煤炭和石油,也可以通过技术来提高清洁程度,如发展洁净煤、洁净油技术等。
注:什么是能源清洁度?
【能源清洁度】能源开采、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否排放粉尘、硫化物等有害物质、是否会造成水污染、是否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都是影响能源清洁度的重要指标。
3.涉及能源方面的知识点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以下两点:
①消费结构中,能源类型由单一变多元;②消费结构中,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上升。
(2)如何保障能源国家安全?
能源国家安全是指国家能源的供应可靠,价格稳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挑战。本着“开源”和“节流”的思路,我们从进口和本地生产这两个方面来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具体措施:
从进口的角度来看,进口渠道越多元,越安全,具体措施有:①加强国际合作,多元化拓宽能源的进口渠道;②加强对能源进口运输通道的开发和保护;③扩大人民币结算,谋求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主动权等。
从本地生产角度来看,自给能力越强,对外进口的依赖度越低,安全度越高。为此,要加强对能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和管理,具体措施有:①加强勘探,挖掘国内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②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③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等。
4.风光消纳,如何理解弃光、弃风
风光消纳简单来讲就是能够顺利消耗(用掉)风力和光能发电所产生的电量。
如果生产的电量中有一定比例消耗不完,一些发电站会停止运转发电机,减少发电量,也就是放弃了部分原本可以发电的风能和光能,这种现象被称为“弃风弃光”。
电力系统是发电与用电同时进行的。发电量和用电量一般是平衡的,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但如果出现发电量明显大于供电量,超过了国家电网的调节能力,出现无法消纳的情况后,就有可能造成电网崩溃。
【注】我国的电网容量超级大,如果只是小扰动则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减运行机组的负荷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