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坎儿井内部
元朝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由元朝时任政府主导修缮坎儿井的事宜逐渐被搁置。
到了清朝(1845年),林则徐在新疆大兴屯田,坎儿井再次得到大规模推广。
据记载,林则徐在被遣戍伊犁的期间,经过吐鲁番时发现了当地人称为“卡井”的设施,对这种巨大地下水利工程感到惊艳不已。
▲林公驿道
在戍边期间,林则徐对坎儿井进行改进及推广,这对新疆农业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新疆部分地区百姓也因此感念林则徐的功劳,故又将坎儿井称为“林公渠”或“林公井”。
▲林公渠|@心疆奇产
1880年,左宗棠入新疆时又将坎儿井增开到185 处。
1960年代,在中央政府的带头修缮之下,坎儿井的数量达到一个高峰。
▲ 1963年的坎儿井
六十年代后期,因为机电井得到快速发展,坎儿井的数量锐减,从 1957 年到 2009 年共减少了 990 条,占总数的80%,平均每年减少19条。
即便有所减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坎儿井的这般规模及历史发展依旧值得与万里长城、京杭运河齐名,被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伟大建筑工程”。
并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的灵渠一同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