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被挤压的原子正常形态
等到所有的中子被压缩在一起后,就形成了人们所观测到的中子星。也正是由于中子星这种奇特的形成过程,因此虽然恒星很大,但中子星的体积很小,半径一般为几十千米。
而中子星也正是因此有了极大的密度,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大概有1亿吨重,甚至还有能达到几十亿吨的重量,而地球上的钢一立方厘米才仅仅为7.85g,就算是密度最大的锇金属,一立方厘米也不过22.5克而已,地球上物质的密度与中子星完全没有办法比较。
中子星与恒星的对比介绍图
中子星的硬菜核意面由于中子星密度大体积小的特点,因此中子星的外壳十分坚硬。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掌握离开太阳系的航天技术,自然也就不能前往中子星上收集样本,于是科学家便利用电脑进行了数据模拟。
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数据显示,中子星的外壳的硬度大概是地球上钢铁的100亿倍,这是因为在巨大的压力下,所有的中子就像是麻花一样被拧在了一起,而钢铁可没有这等本事。
模拟中的中子星内部压缩情况
你以为这就是中子星上最硬的物质了吗?并不是,在中子星的内部,存在着另外一种更坚硬的物质,被科学家称之为核意面。
之所以给这种物质取了个核意面的名字,是因为它自身与意大利菜品十分相像。在中子星地表下面,库伦排斥力与核吸引力两种力量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由于这两种力量的争斗,因此中子能够形成各种奇怪的结构。
中子星的结构
而在整个压缩过程中,质子的变化对核意面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为质子可以维持核意面的稳定形态。
这种内核十分像意大利面,因此就被称为核意面了,另外,根据核意面的具体形式变化,还有核意大利丸子、核华夫饼等各种称呼。
这才是中子星上最为坚硬的东西,根据计算机模型计算出来的数据,核意面大概需要强于自身100亿倍的能量才能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