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防守如何正确使用212联防,篮球212联防防守阵型图解

首页 > 篮球 > 作者:YD1662023-04-19 17:13:35

在上文中提到了,PG控球后卫是具备较大特殊性的外线位置,而在SG和SF中,虽然也有一定的类型和分工的区别,但在不同的战术体系中,二者的功能有时是可以适度互换的。因此我想以一种更为概括的方式讨论一下锋卫球员的分类方式。

外线球员和内线球员

某些更为自信,思维开放的教练来说,已经不需要再按对位置名称的传统描述来安排球员了(诸如控球后卫、得分后卫之类)。当然,这个概念仅限于固化的对传统位置的呆板描述。因为每个球队的特点都不一样,有的球队可能小前锋是队内最优秀的单打球员,有的球队以防守和快攻为主,阵地进攻则更多由控球后卫发起(特殊情况),有的球队最高大的内线球员却拥有能里能外的全面能力,而其他该投篮准的位置(比如得分后卫SG)则能力缺缺……等等。

但不等于传统的位置分类方法就一无是处了,只是在不同的战术中,每个位置球员担任的战术角色不一样。只是在塑造球员和使用临场战术时,不一定遵循老一套而已,但为球员设定一定的战术代码还是有意义的,举几个例子,

1.通常让3号位球员(不限于固定人选的3号位,只是在该战术下的某球员)去开界外球,因为拥有3号位能力(相对高的个子,比较好的传球技术)的球员(TA未必刚好就是固定的三号位球员)去执行该项任务

2.希望1号球员成为第一个接到界外球传球的球员,因为拥有1号位能力(更敏捷,有球活动力更强,运球能力强)的球员,站在进攻时最靠后的位置,能更好地观察场上的局势,而且由于TA的良好运球能力,能接到球后马上运球移动,展开观察、扯动或攻击的任务,而如果是一名内线高大球员在外线第一个接到球,通常就只能站在原地等待把球传给外线球员的机会了,既影响了球的流动性,也有造成失误的可能,而且浪费了界外球战术的良好攻击机会,因为界外球的掷球者能在5秒内从容地观察局势,其他球员也能比较精准地跑位执行战术,且掷球者(假定为3号位球员)能在开球后马上跑位,都具备一定的突然性和规划性,因此对于界外球战术来说,任何贻误战机的处理球方式都是不可饶恕的。

3.5号位球员有可能会在对方进球后第一个去界外开球的球员,因为在对方进球时,有可能是己方的一个很宝贵而且稍纵即逝的一传快攻机会,己方的5号位球员(有可能是中锋)在大部分情况下,离篮底最近,TA拿到球到篮下是距离最近的,而且5号位球员通常有一定的身高,在底线开长传球时会有更大的视野优势,对方若没有前场紧逼的需要, 也会尽量回防而未必会干扰底线的开球;而己方的速度更快的SG和SF有可能会趁机跑到前场接球,5号位球员可以先传球给己方的4号位球员,然后4号位球员要么传给1号位球员组织更具备战术丰富性的三线快攻,或者直接长传给前场的SG或SF打出更具速度和突然性的长传快攻。但无论如何,如果有在对方投中球后马上发动快攻的需要,以5号位去做底线开球者都是明智的选择。

篮球防守如何正确使用212联防,篮球212联防防守阵型图解(5)

当然,篮球是发展的,而且在FIBA三分线距离在2010年变化后(距离从625cm变为675cm),其实以前的战术环境也稍微有点变化了,这个规则改变带来的变化有;

1.三分线距离的拉远增加了三分线的难度,当然也促使现在的球员加强了外线投篮的训练

2.增加了后卫球员突破的空间,传统后卫必须加强自身的攻击性

3.对全队的活动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突破空间的增加,全队在进攻时只有拥有更好的活动力,才能利用规则改变带来的优势,而联防区域的扩大,则迫使防守球员必须有更敏捷的补防速度,才能完成日益艰巨的防守任务

4.在战术改变上,212和23联防的威力被部分削弱,而人盯人防守被重新器重,死守篮下未必再是那么明智的选择了,因此更对防守球员的活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5.PG和SG的模糊性加强,不管是体型的相似度,还是技术的分工,高个PG和敏捷型SG会小幅增加,战术丰富性也会加强

6.各位置球员普遍的运球能力都需要加强,因为对站在外策应区(罚球线以上的位置)的球员来说,在以往的战术中,经过外线掩护(拥有三分威胁)后再空切到篮下的距离增加了50厘米,别小看这50厘米,对很多人来说很可能就是多运一下球的区别,多运一下球对节奏和速度的改变,没有运球能力就谈不上有球活动能力,没有有球活动能力就谈不上威胁。

7.对高大的球队(平均身高超过190)来说,外线双掩护后的后卫强投空间会因为新规则而变小,这个原因是多重的,首先三分线拉远增加了远投难度,把握性下降;其次三分线和常见的上策应位置(罚球线端线)之间的空隙增大,防守方球员会更容易通过绕过或者挤过掩护进行防守,增加了对投篮球员的干扰;第三掩护后的球员往里切的距离加长,掩护球员(通常为PF或者SF球员)掩护后空切的威胁大大降低,因此这类战术没以前奏效了,也是规则改变后国际强队更难战胜美国队的原因之一,当然对大部分业余球队来说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这只是题外话。

由于这个三分线规则改变带来的变化,其实以往的传统篮球战术思维也应该稍作调整了,不能继续墨守陈规,现今规则下,很多球员都拥有更全面的能里能外的能力,更轻巧敏捷,个人攻击性加强,而且这些优势不再是鸡肋,而是能立竿见影地带来战术上的助益。

因此对球员也可以遵循以下的比较灵活和模糊的分类原则:外线球员和内线球员。

外线球员:可定义为所有可面对球筐时,有能力有效地完成进攻的球员。比如各类快速空切后的上篮,要球后的面框运球突破,以及外线的中远投等。

内线球员:有能力去往内线,并完成背框进攻的球员。有能力前往内线,意思是能经得起内线的肢体碰撞、挤靠动作或者抢篮板球,或完成4、5号位球员的各类掩护(定位掩护、后掩护、正面掩护等)动作,或在中、下策应区活动,完成轴战术的策应动作(关于策应区的分类和具体的策应战术会在本系列其余文章里详细说明),以及有背向篮框的要球和进攻能力。

篮球防守如何正确使用212联防,篮球212联防防守阵型图解(6)

以上阐述了外线球员SG和SF的基本概念,还有上一篇的PG的外线球员分类,以及内外球员的粗略划分,本该继续谈SG和SF的具体注意事项,但考虑到一些篮球原理的共通性,准备先把SG和SF的注意事项放在下一期,而先谈一些篮球的共通原则。

先说一下“4.5米原则”

“4.5米原则”本来是美国著名的大学篮球教练约翰.伍登提出了的理论,另外在别的美国的篮球书籍中也有用“15-18英尺”空间距离来另作表述,换算一下,约等于于4.57米——5.49米,其实也差不多,毕竟4.5米只是一个概数。

唯恐有人不明白强弱侧的概念,先普及一下:一般把篮球场上防守力量较为密集的一边叫做强侧,相对于弱侧。所谓强侧和弱侧是这样划分的:假想一条平行于边线(垂直于底线)的直线把前场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防守队员较多的一侧被称作强侧(strong-side);而另一侧则被称作弱侧(weak-side)。在篮球场上,往往有球的一侧防守力量相对较强,所以,也通常把有球的一侧称为强侧。

而在半场阵地进攻中,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合理落位(XJB落位的就不讨论了),扩大进攻的空间都能拉开和牵制对方的防守,有利于进攻球员向篮下切入或运球突破,合理的进攻空间会让防守球员难以协防,而合理的空间是让良好的进攻站位实现的。比如常见的131落位(两侧45度三分线外各有一人,弧顶一人,罚球线一人,篮下一人)还是212落位(两侧45度三分线外各一人,罚球线一人,篮下禁区外侧各1一人);或者用上述的内外球员的模糊分类,4外1内、3外2内等。

以上的各类落位,强侧(复习一下,也就是有球的一侧)都有3人,弱侧就有2名球员。弱侧两名球员不能成为战术的旁观者,而应该在有规划的情况下,进行战术移动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并随时作好接球后转移球或攻击的准备。而强侧的3名球员在传球时,必须保持在4.5米以上的距离,以上为4.5米原则的定义。

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则形成呢?因为:

1.传球安全,当传球距离超过4.5米时,球在空中飞行距离太长,突然性减弱,会增加被防守球员断球的概率;而传球距离小于4.5米时,接球的难度会增大(此讨论范围不涉及手递手之类的策应传球,仅限于站位之间的长距离转移球)。

2.可以为持球球员留出空间。因为站位的关系,防守球员会尽量紧跟自己的防守对象,而4.5米左右的站位带来的空间,可以让进攻球员有充足的空间自如地做各类战术动作,比如突破、假动作以后的急停跳投等,让防守球员协防变得更为困难,而当这名球员停球持球时,能轻易地把球传给别的拉空了位置的队友完成下一步战术部署。

当然,这个规则只概括了大概的空间分布和传球应用情况,在篮球场上形势变化多端,并不能过于死板地因循守旧。战术的核心在于收和放的瞬间,通过进攻球员的掩护、扯动等战术动作,利用5名球员机动地紧缩——放开的各种战术移动,以拉开空间,创造区域内的多打少机会来轻松得分。

球员在底线掩护、从策应位置拆开和变换位置时,这个距离规则会被打破,但当球转移到高位或另一侧(弱侧接到球后会重新定义为强侧),这个4.5米的距离会重新形成,比如下图:

篮球防守如何正确使用212联防,篮球212联防防守阵型图解(7)

篮球防守如何正确使用212联防,篮球212联防防守阵型图解(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