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臣子指的什么意思,汉朝的后裔是什么意思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07 04:13:52

所以,诸葛亮只是基于对刘禅的了解,担心刘禅被身边的宦官奸佞所蛊惑,毕竟东汉有过先例。应该说诸葛亮的预见很准!但是预见和现实应对之间,还有着巨大的鸿沟,这道沟壑除了当事者,其他人其实是很难搭桥的。

为什么要“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认定小人指的就是宦官黄皓这种人呢?

因为《出师表》里已经很明确地写出来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好多人在看到“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个句子的时候会懵一下。一个句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复杂的情绪。

叹息——痛——恨,一共三种情绪表达!这里要解释一下,“痛恨”是两个词语,两个意思,和今天的“痛恨”意思完全不同。“痛”的意思是痛惜;“恨”的意思是遗憾。

诸葛亮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两人一聊到桓帝和灵帝时宦官乱政的历史,刘备就会叹息,痛惜并且表达遗憾。这其实就是在告诫刘禅,你父亲就怕你被宦官蛊惑走上后汉败亡的老路。

汉朝臣子指的什么意思,汉朝的后裔是什么意思(5)

大家都知道汉献帝是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但是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却是从汉桓帝和汉灵帝时起笔的。

罗贯中是这样说的——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宠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继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秘,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分析乱世的缘由,汉桓帝时,禁锢陈藩、李膺等名士,宠信宦官,宦官开始掌握朝政大权。桓帝死后,灵帝继位。他在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的辅佐下,计划诛*太监,重整朝纲。但是计划泄露了,这两个人反而被太监给*了。从此宦官专权日盛。

于是皇帝卖官,宦官专权。

初开西邸卖官,入钱各有差: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

灵帝在太监们的怂恿下还转么成立了一个卖官的机构叫西邸(dǐ),卖官的价格是按官职的俸禄计算的,比如想买一个年薪两千石的官儿,得花两千万贯钱。这么大的差价要从哪儿挣回来,只能是对百姓更贪婪地盘剥。

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又遇大旱,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三国的故事由此开始了。

黄皓的结局

按照历史书上奸佞的标准,黄皓是可以高分入选的。

在公元246年之前,黄皓就是一个小宦官;在246年之后,得到刘禅的宠信,开始结党营私乱政。《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评说: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也就是说陈寿认为,蜀国的覆灭责任很大程度上都是黄皓造成的。黄皓的奸邪,不光是结党营私的问题,更是陷害忠良。得罪黄皓之后,就像姜维这样的主将都不敢呆在朝廷,只能申请出朝屯田,不敢回到成都。

汉朝臣子指的什么意思,汉朝的后裔是什么意思(6)

黄皓剧照

中国的历史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奸臣和酷吏往往都是现世报。

邓艾攻陷蜀地,刘禅投降。黄皓起先用小伎俩逃过一劫。邓艾早就听闻了黄皓的种种劣迹,对他并无好感。准备将他先收押监禁,再行处决。可是黄皓却通过重金收买了邓艾身边的人,竟然侥幸逃过一死。

运气大多数时候是有上限的,邓艾的手下容易收买,但是司马昭却没那么容易收买了。后来司马昭下令,将黄皓重新监禁,以他“祸国殃民”为由,将他凌迟处死。

汉朝臣子指的什么意思,汉朝的后裔是什么意思(7)

诸葛亮的远见在《出师表》里得到了验证,只可惜辅佐的对象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后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汉朝臣子指的什么意思,汉朝的后裔是什么意思(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