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000里是多少公里,古代1000里得步行多少时间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19 18:02:58

古代1000里是多少公里,古代1000里得步行多少时间(1)

400毫米等降水线,在中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农耕文明“生命线”。

一边半湿润、一边半干旱;

一边是森林、一边是草原;

一边是农耕、一边是游牧;

一边人口密集、一边人烟稀少……

在中华大地上,400毫米等降水线经过:

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400毫米等降水线是中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横跨东北-西南,将两侧分成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古代1000里是多少公里,古代1000里得步行多少时间(2)

在过去的史书中,历史的进程就是一部帝王将相的争斗史。所以,中国读书人总是一肚皮的阴谋论——在很多人看来,历史就是大人物的权谋推动的。

持有这种认识的人可能永远无法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1 400毫米降雨线

在中国进入工业时代之前,中华文明就是一个农耕文明,农业生产就是靠天吃饭,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谓的人力在自然之力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有人统计过近3000年中国气候变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但凡东亚大地上平均气温急剧下降,那么就会出现王朝更替、改朝换代。

古代1000里是多少公里,古代1000里得步行多少时间(3)

历史上的气温变化与朝代更替

解释上述原因其实很简单:气温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社会稳定;气温下降,将导致农业减产,所以社会就会出现动乱,甚至如果出现改朝换代。

如果气温不随之上升,那么这个王朝也多半是个短命的王朝——比如三国到南北朝,比如元朝。

另外气温变化还衍生出一个有趣的事实:中国各个朝代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最好的就是春秋与宋朝,大家对照一下上面的气温变化,恰恰这两个时期是东亚大陆气温最高的时期(西周时期中华文明还未开化)。

因为气温高农业生产发达,统治者心态好,自然对读书人能有更大包容心。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这样一个规律,气候决定农耕文明的生产力水平,而这个生产力水平的变化才是决定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变化除了气温还有就是降雨量,这个降雨量对于农业生产也有巨大的影响,观察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土疆域,你同样会发现有一条重要的降雨线限制着中原王朝的疆域拓展。

这就是著名的400毫米降雨线。

古代1000里是多少公里,古代1000里得步行多少时间(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