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是没有昏君的朝代,一个是西汉,一个是清朝。
西汉的皇帝,大部分是明君,建立汉朝的刘邦、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开疆拓土的汉武帝……也有不明君的,如汉惠帝和最后的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和清朝乾隆以后的皇帝一样,不能说是昏君,只能说资质平庸,因此应该算“庸主”。
西汉明君,汉高祖刘邦因为鸿门宴、四面楚歌、韩信等关于楚汉战争的故事和典故而被人熟知,汉文帝因为文治而广为后世称道,汉武帝开疆拓土。但有两位明君贡献很大却很容易为人忽视,一个是汉景帝,一个是汉宣帝。其中汉景帝又因为文景之治而为人所知,在文武二弟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汉宣帝却常为人所忘记,笔者认为他是继刘邦、文帝、武帝后最好的皇帝。
影视剧中的刘邦、汉景帝、汉武帝
笔者之所以这样认为理由如下:
一、享受庙号。西汉皇帝中只有四位享有庙号,前三位分别是刘邦(高祖)、汉文帝刘恒(太宗)、汉武帝刘彻(世宗),最后一位就是汉宣帝(中宗)刘询,要知道唐以前很少有皇帝能享受庙号,除非贡献大,汉景帝都未享受这个待遇,可见汉宣帝是有很大贡献的。
唐国强版汉宣帝
二、他完成了很多汉武帝的“未尽事业”。汉武帝穷尽一生征讨匈奴,可他却没有使匈奴完全臣服,而汉宣帝时利用匈奴分裂的机会通过扶植呼韩邪单于,最终使匈奴臣服于汉朝,当然水滴石穿有个过程,汉武帝的贡献不能否认,但终归是他的曾孙(汉宣帝是汉武帝儿子刘据的孙子)汉宣帝完成了;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经营西域,但汉武帝并未在西域设置相应的机构,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宣帝时匈奴日逐王叛匈奴,护鄯善使者郑吉迎之。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始。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分)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为中,故都护治焉。”汉宣帝在西域设都护府管理西域驻军并处理和西域属国的关系,这开创了中国古代设都护府管理少数民族的先例,后为曹魏、西晋、唐朝借鉴,也完成了西汉对西域的经营。
汉宣帝
三、能力强,有谋略、富有革新精神。汉朝皇帝中,文帝有谋略(如刚即位在处理和周勃灌英等老臣的关系上)且稳重,武帝敢于开拓进取、富有革新精神,但我认为汉宣帝二者兼有,汉文帝文治出众、汉武帝武功卓著,而汉宣帝二者皆有,他也是武帝子孙中最像武帝的。
汉宣帝早年由于先祖刘据“巫蛊之祸”的影响,流落民间,后为霍光立为皇帝。汉武帝临终前本安排5位大臣辅政、互相牵制、防止大臣专权,但随着桑弘羊势力谋反失败后被扫除,逐渐形成了霍光一人专权的局面,汉昭帝去世后,由于无子,霍光开始选择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因其不满霍光专权,终为霍光所废,最终失势的刘病已(后改名刘询)被立为皇帝,即汉宣帝。霍光大权独揽,霍氏一族更是权倾朝野,连宣帝最爱的的许皇后也被他毒害,但汉宣帝懂得韬光养晦、隐忍不发,咬着牙娶了霍光的女儿为皇后,最终在霍光死后不久将霍皇后废掉并将霍氏一族一网打尽,之后削弱大司马权力(霍光任大司马)、集权于一身。从中可以看出汉宣帝善隐忍、有谋略、有手腕,这方面他和从代王继位为帝的汉文帝很像。
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实行常平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革新精神,这一方面,他和勇于开拓、敢于革新的汉武帝有一拼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以儒家思想统一思想,但在用人、治国方法上多采用法家思想,而汉宣帝则是“霸王道杂之”,这一点也很像汉武帝。因此,笔者说宣帝是汉武帝后人中最像武帝的。
汉武帝积极有为,平岭南、北拒匈奴、经营西域,却留下了一堆问题,司马光评价为“亡秦之失”,但为什么能够避免“忘秦之惑”?因为与秦始皇不同的是,汉武帝后继有人,霍光、汉昭帝、汉宣帝解决了他留下来的烂摊子,开创了昭宣中兴、延续了汉朝的江山,由于昭帝英年早逝却继位年幼,霍光和汉宣帝可以说所起的作用最大,霍光改革盐铁官营、将汉朝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而汉宣帝实行常平法、“霸王道杂之”,再加上由于汉宣帝出身民间因此懂得关心百姓……这些都使汉朝国力重振,最终延续下来。
汉朝皇帝里面,高祖刘邦的任务是建国和立国,文帝、景帝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发展、打基础,武帝则在高祖、吕后、文景几位统治者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将汉朝国力推向新的高峰,而昭帝、霍光和宣帝则是帮助武帝收拾“烂摊子”并进一步巩固了武帝的成果,都说武帝时是汉朝全盛时期,但笔者不敢苟同,汉宣帝时期才是。
综上,从宣帝的成就、能力上看我觉得他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好皇帝,也是继刘邦、汉文帝、汉武帝后最出色的一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