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大雨伞怎么折,幼儿折纸雨伞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0 11:46:44

4.贵族阶级的日常用品

西周时期的“伞”多为丝帛制成,作为一种比较名贵的布料,不仅价格特别昂贵,而且还有等级之分。只有贵族阶级才能使用这种雨伞,当然也可以用来遮挡太阳。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使用雨伞。

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西周时期的雨伞虽然十分流行,但也只限于贵族阶级。

无法使用雨伞遮雨的老百姓,难道就只能淋雨吗?事实上比丝帛雨伞更为廉价的斗笠、蓑衣,才是当时老百姓遮风挡雨的必备雨具。

古代人的大雨伞怎么折,幼儿折纸雨伞(9)

5.唐代雨具斗笠、蓑衣、唐伞

唐代诗人柳宗元撰写的《江雪》中,就曾写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蓑笠”就是蓑衣和斗笠的合称。即使这首诗诗由唐代诗人创作,那么诗中所描写的“蓑笠翁”,也应该是当时的老百姓。

唐朝中期著名诗人张志和,也曾在《渔歌子》一诗中,描绘了身着蓑衣头戴斗笠的渔夫形象: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箬笠”指的是用竹篾、箬叶编织的斗笠;“绿蓑衣” 用草编织成的“雨衣”。

实际上唐朝时期雨伞制造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期,从东瀛前往长安的遣唐使,在回国时将唐代雨伞带回故乡

这种从唐代传入日本的雨伞,被日本人称为来自长安的“唐伞”。

古代人的大雨伞怎么折,幼儿折纸雨伞(10)

唐代雨伞之所以可以蜚声海内外,其实也全仰仗于历朝历代的改进。汉朝时期虽然贵族依然使用丝帛雨伞,但是随着雨伞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为了满足更多人使用雨伞的要求,以竹子、桐油纸为原料的油纸伞开始出现。

在历经大约400年之后的唐代,这种纸制油纸伞开始大面积普及。

如果追溯油纸伞的巅峰时刻,大约在公元17-18世纪末期,由生活在清朝时期江南的能工巧匠,制作的更迷精致的彩绘花伞,不仅具有实用、廉价、方便等特色,最重要的是加入了文化艺术成分。

古代人的大雨伞怎么折,幼儿折纸雨伞(11)

6.氤氲人文艺术的油纸伞

很多人对油纸伞的印象,应该都是停留于影视剧中。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穿着旗袍的江南女子,在细雨蒙蒙的夏季撑着一柄油纸伞,这种感觉总会令人无限向往。油纸伞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体现。

这种以竹条做为伞架,以天然防水桐油纸为伞面的油纸伞,不仅是古人下雨天时使用的遮雨工具,也是独具古典韵味的文化之美。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雨伞,时至今日依然在江南地区流行。这充分说明了一柄注入了文化内涵的雨伞的独特魅力。

古代人的大雨伞怎么折,幼儿折纸雨伞(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