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为什么没有出过皇帝,何姓出个皇帝吗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0 13:33:22

何姓为什么没有出过皇帝,何姓出个皇帝吗(1)

在历年中华何姓得姓始祖问题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何庶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即中华何姓“共祖”。主张此观点者列出了种种依据,其中部分依据来自何氏家乘谱牒。就当前何姓族群的情况看,确有部分何姓族群尊奉何庶为始祖。笔者不反对部分何姓族群尊奉何庶为始祖,何庶或许是某地或某支何姓人的始迁祖。我们要讨论的是,何庶能不能成为中华何姓得姓始祖?笔者愚见,何庶还不能成为中华何姓得姓始祖,也就是说,何庶不是中华何姓的“共祖”。

本文仅就此问题作些探讨,以抛砖引玉,就教大方。

一、何庶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的“依据”

在历届何姓源流研讨会上,在谁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的问题上,出现不同观点交锋。“挺庶者”列出了种种“依据”来证明何庶就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是中华何姓的“共祖”,概而括之,主要有6个方面:

1、西汉史学大家司马迁为何庶题写了像赞,赞曰:“更名改姓,因避强秦;宁去侯统,甘为庶民;承前启后,继旧开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据了解,此“何庶像赞”出自江苏常州《晋陵何墅何氏家乘》。“挺庶者”据此认为,这是“司马迁定下了何庶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的铁案”。

2、西汉光禄大夫刘向于阳朔戊戌年(公元前23年)应何武之邀,为庐江《何氏家传》作《庐江何氏家乘序》,序言指出,何庶为中华何姓得姓始祖。原文不长,为便于大家了解,抄录如下:

上古之世何氏未有也,韩削而何始,秦衰而汉兴,然西秦磔骜,韩尚角立,其韩之先,与晋伯仲,并为唐叔虞之裔。叔虞封唐于成周时,削桐为圭,戏而封之者。

周本姬姓,而姬之始,由公孙轩辕生长姬水,故姓姬。姬之后有唐,唐后有晋与韩。孟轲氏有曰:‘晋之乘,史官掌记时事’。韩初国灭而事晋,遂分晋地;大夫而卿,卿而侯,侯而王。即以乘而掌记焉。

韩王安削弱,其次子非,为李斯忌才,客死于秦。非之次子庶,弃南阳窜庐江居焉,改韩为何,不然与若父若祖同煨烬矣!何氏自庐江始,祖庙设家乘作,亦是庐江始。

韩虽灭,有何而祖庙家乘兴,其咸阳不熄烽火者三月之后焉!存亡得丧,浮云过车,韩奚憾,而何当解颐。非无故而危,何历世其兴。天运往复,理无悖谬。

向与其裔汜阳侯武,尝同官列舍,稔知《乘》之颠末。

——汉阳朔戊戌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撰

据了解,该谱序出自清代《三高堂〈何氏家乘〉卷一》。“刘向序言”是“挺庶者”力挺何庶为中华何姓得姓始祖的重要依据。

3、东汉纪传体断代史巨著《东观汉记》中有“何敞世系”,即:“何修生成,为汉胶东相;成生果,为大中大夫;果生比干,为丹阳都尉;比干生寿,蜀郡太守、大司农;寿生显,京辅都尉;显生鄢,光禄大夫;鄢生宠,济南都尉;宠生敞。”

专家学者认为此“何敞世系”真实可信。“何敞世系”中没有“何庶”,但“挺庶”者说,何修即何庶,并据此认为“国史”也认定何庶就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

4、《青山里何氏家乘·谱序》说:晋陵何氏系出庐江,本韩公子非次子庶,因秦相李斯之难,改姓避居而占籍者也,自改姓后,庐江何氏为发祥地,并为何氏受姓之祖。《晋陵何墅何氏家乘》的“世系更为详细,从汉至清代世系清楚,也肯定何庶为始鼻祖。”或许此谱序受到了“刘向序言”的影响,也认定何修即何庶。

5、《安徽省宿松县何姓受姓源流考》说,何瑊、何庶是韩信的儿子,两人避父仇时,在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时代不约而同地改姓为“何”,一个“指河为姓”,一个“惊答成姓”。

在这个“源流考”里,“两兄弟”改姓的来源巧合成玄。

6、某地何氏家谱说,何庶是何氏在得姓后不久居住在今天安徽阜阳的何刺之弟,生有5个儿子。又,广东兴宁地区何氏家族有一部古老的《何氏谱》,详细记载了何庶,或许就是“生有5个儿子”的何庶。

这又是另一个版本,在这里,何庶是何刺弟弟,所处历史时期是“改姓后不久”。

二、何庶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的“证据”确凿吗

以上所列的6点“证据”,尤其是“司马迁题写像赞”、“刘向序言”和“何敞世系”,可谓“重量级”,乍一看,似乎无懈可击,结论铁板钉钉。但是,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许多问题就怕推敲。何庶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何姓共祖)的观点成立吗?“证据”确凿吗?

第一,“何庶像赞”真是西汉司马迁所题?

史圣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公元前86年),西汉夏阳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生活的时代主要在西汉第七位皇帝孝武帝刘彻时期。司马迁一生著述甚丰,其巨著《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录了司马迁所写的“赋”八篇,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司马迁一生为诸多“帝王将相、侯爵公卿”写过“本记”、“列传”、“世家”和“赋”,但还没有发现他给哪一个姓氏家族始祖人物题写过“像赞”。

司马迁有可能为何庶题写像赞吗?笔者认为,司马迁没有为何庶题写像赞的理由。

(1)司马迁于公元前104年开始写作《史记》(原名太史公书),用了14年时间。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五写了《韩世家第十五》,详述了韩国由弱至败亡的来龙去脉,篇末还不忘对韩论赞。《韩世家》从韩武子、韩厥,写到韩非使秦、韩王安被掳,文中没有“韩允、韩庶、韩瑊”。公元前234年,韩非受命出使秦国,《韩世家》的记载是:“秦攻韩,韩急,使韩非使秦”,没说“韩王安派他的儿子韩非出使秦国”。其实,秦早期攻韩,不是为了灭韩,而是为了“抢人才”韩非,韩王安没办法才派韩非使秦。韩非遭李斯之害“客死于秦”,《韩世家》也只有“秦留非,因*之”几个字,没有说韩非在秦被害后,他在韩国的儿子韩庶逃走并改姓“何”。司马迁为“韩”立传,足见“韩”的历史地位,但文中丝毫找不到韩允(何允)、韩庶(何庶)、韩瑊(何瑊)的踪迹,更遑论韩庶(何庶)乃何姓得姓始祖了。

司马迁还写了《老子与韩非列传》,文中明确指出:“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秦王仰慕韩非才华想重用他,李斯却谗言,他对秦王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这里的“韩之诸公子”,是“韩国的贵族子弟”,而不应理解为韩非是韩王安的儿子。司马迁生活于汉武帝时期,这个时期已经有何姓人为官,如何比干(何比干之上还有父辈祖辈何果、何成、何修)等,何比干时任廷尉正。既然《韩世家》中没有韩庶的踪迹,韩非又不是韩王安的儿子,在汉武帝朝中何姓人既无宰相又无核心中央大员级别的官员,司马迁没有什么理由为韩庶(何庶)题写像赞。或许有人说韩庶(何庶)是韩国贵族后裔,他在江淮地区“首创”了何姓,司马迁为何庶题写像赞不足为奇。如按此理,韩庶是韩非的儿子,又是何姓的创始人,这当然就是韩国、韩姓、韩非之大事,司马迁写《韩世家》和《老子与韩非列传》时,韩被秦灭了多年,秦也没有了,司马迁写韩国、韩非,恐怕不会漏掉韩国、韩姓和韩非的大事。司马迁文风严谨,文中没写韩庶,自然有他的道理。如果说司马迁的《史记》不写韩庶,如此大事,《韩氏族谱》总该记载吧,可是韩氏族谱世系中也没有“韩允、韩庶、韩瑊”。

(2)再从“像赞”本身来考察。据专家学者研究,西汉时期,虽有画赞、像赞出现(当时表现形式是“颂”),但真正形成风气并立下“规矩”是在东汉,够格作赞者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当时“赞”(颂)的文体不一,有短小整齐的骈句,也有长文,以歌功颂德为主。司马迁生活在“刘家天下”时代,自然要写刘氏人物,《史记》中《高祖本纪》写的就是刘邦,但没有以“像赞”名目出现。我们也没有发现司马迁为自己家族始祖人物题写画赞、像赞。

有专家学者指出,像赞文字以韵律诗的形式出现,是受到唐代诗风的影响。从“何庶像赞”的文体来看,已经是水平不低的韵律诗了。像赞中的四言诗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其韵脚严格依照“平水韵”的上平声“真韵”。今人陆宗达撰《说文解字通论》说:(反切)方法标音,始于三国时代魏人孙炎作《尔雅音义》以分析字的声韵,这以后我国才开始有‘韵书’,在方音复杂的情况下制定出中国的标准音读,建立了汉语的语音科学和审音科学”。自隋朝陆法言开始以四声分193韵,才有了《切韵》,此书以当时的洛阳音为主。由此可见,司马迁时代我国还没有创造出“平水韵”,西汉司马迁怎么可能写出了1300年后才发明的“平水韵”诗句?这难道是天之巧合?

(3)既然是要司马迁为何庶题写像赞,就要有人去请司马迁,而且要请得动!上文提到,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04年开始写作《史记》,公元前99年遭遇了宫刑。史*载何姓是在江淮地区“由韩音讹成何”,“改姓”的时间段应该在“韩灭”之后“秦亡”之前。到了司马迁时代,既无韩又没秦了,那么是哪位“中央大员”请司马迁为何姓“代言”?汉武帝朝中还没有发现哪位何姓官员进入“中央核心层”,不是朝中大员怎么可能说得动太史令司马迁?即使有人去请了也未必说得动,因为西汉时期,为姓氏宗族人物写像赞的风气还没有形成,不管是去请还是写,都没有充分理由。

第二,《庐江何氏家乘序》是西汉刘向所作?

按照家谱和《庐江何氏家乘序》的表述,“序言”为西汉光禄大夫刘向所作。《庐江何氏家乘序》真的是西汉刘向所作吗?

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西汉沛郡人(今江苏)人,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其生活在汉昭帝至汉成帝时代,比司马迁生活时代要晚些(司马迁公元前86年逝世)。暂且不细酌“刘向序言”内容的准确与否,仅从外在的情况看,“刘向序言”有两个明显的疑点:

(1)“刘向序言”中只字未提“何庶像赞”。按家谱所述,是何武恭请刘向为《庐江何氏家乘》作序。如果有司马迁题写的“何庶像赞”存在,何武在恭请刘向时一定会提供“像赞”真迹,也一定会叮嘱刘向写进序言中,因为司马迁题写“何庶像赞”,是何姓之大事,是荣耀之大事!刘向是大师级人物,不可能不知道司马迁题写像赞的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偏偏“刘向序言”中只字未提“像赞”之事。奇怪吗?

(2)“刘向序言”提前15年给何武封荣誉称号。从《庐江何氏家乘序》可知,“刘向序言”撰于汉阳朔戊戌年,即公元前23年(见文末署名),文末还有“向与其裔汜阳侯武,尝同官列舍”之句。据班固《汉书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记载:“绥和元年,御史大夫孔光左迁廷尉,武为御史大夫。成帝欲修辟雍,建三公官,即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武更为大司空,封汜乡侯,食邑千户。”

由此可见,何武任大司空、封汜乡侯是在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的事情。可是,在公元前23年撰写的“刘向序言”中就有了“向与其裔汜阳侯武”之句(请注意:汉书何武传中记载的是“汜乡侯”,不是“汜阳侯”)。刘向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15年后何武任大司空、封“汜乡侯”?再者,何武于公元前8年获封汜乡侯,二年后,刘向去世(公元前6年)了。如果“刘向序言”是在何武任职获封后所写还说得过去,而事实是“刘向序言”后15年何武才任大司空、封“汜乡侯”,如此,这篇“刘向序言”还是西汉经学家刘向所作吗?既非西汉刘向所作,其内容还靠谱吗?

综上(1)、(2)所述,“何庶像赞”非司马迁所作,“刘向序言”也不是刘向所写。那么,是谁作?笔者分析,应该是后世(明清)“谱匠”所作。大家知道,家谱由“官修”转为“私修”以后,不需要权威机构审核把关,怎么记怎样写,全由家族族长做主,家谱的质量完全由主持者的理念和撰稿者水平高低来决定。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即家谱“私修”后,派生出了一种职业叫“谱匠”,即专门帮人编修家谱的“先生”。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即司马迁的“何庶像赞”和刘向的《庐江何氏家乘序》是由两个“谱匠”编写的,可能是“刘向序言”写作在先,司马迁“像赞”写作在后,编“刘向序言”者不知有编“像赞”者,或者没有协调好,“刘向序言”言中没有相互照应“何庶像赞”,所以,“刘向序言”没有提司马迁“像赞”之事。按理,刘向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失误”。

笔者推测并非毫无道理。我们在查阅各地何氏家谱中发现,一些何氏家谱中有“朱熹序言”。朱熹(1130—1202)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有趣的是,当今许多姓氏家谱之“谱序”都标明“朱熹”所作,计有戴、胡、卢、曹、朱、刘、郑、黄、洪、吴、傅、何等。朱熹可能为众多家族谱牒作序吗?这很值得怀疑。近年来,有族谱研究专家指出:“朱熹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郑、洪、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别,其余文字均雷同,显系伪造。据传,明清之时,常有‘谱匠’、‘谱师’职业,专为有些家族制作伪劣家谱产品。序虽然写得好,但可能是造假的,‘谱匠’、‘谱师’而疏忽了年代,或是故意错掉年代,也未尝不知。”

第三,韩非是韩王安的儿子吗?何庶是韩非的儿子吗?

在研讨中,有人据“刘向序言”认定韩非是韩王安的儿子,何庶是韩非的儿子。韩非只是韩国“公子”,不是韩王安的儿子。司马迁在《韩世家》和《老子与韩非列传》已经说得清清楚楚。

那么,何庶是韩非的儿子吗?据何氏家谱记载:“庐江何氏一世始祖何允……五世祖何庶(字自修),生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韩非是于公元前233年“客死于秦”的,韩非死了30年后,怎么可能生出韩庶(何庶)?

又有何氏族谱记载:何庶策举贤良时为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当时17岁。照此计算,何庶应生于公元前182年。如果这个年龄段成立,那就是说韩非子死后51年才生何庶。有这种事吗?

第四,何修就是何庶吗?

上文说到,东汉史书《东观汉记》卷十六“传”中有“何敞世系”:“何修生成,为汉胶东相;成生果,为太中大夫;果生比干,为丹阳都尉;比干生寿,蜀郡太守;寿生显,京辅都尉;显生鄢,光禄大夫;鄢生宠,济南都尉;宠生敞。”

专家学者认为“何敞世系”是可信的。

“挺庶”者根据上述“何敞世系”认为,何修即何庶,并且认为“国史”也定下了“何庶就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的铁案”。事情真是这样吗?

(1)何修就是何姓得姓始祖吗?《东观汉记》中没有说(包括后人重新辑录作注时也没有指出)何修就是何姓得姓始祖。从人口规律分析,“何敞世系”从何修到何敞历9代人。按古代每20年一代人计算,9代人需要180年时间。何敞为东汉时期人,去世时间约为公元105年。何比干是何敞的六世祖,在西汉武帝时代任廷尉正。何比干之上还有三代人。据此推算,何敞九世祖何修,应该是西汉第六或第五位皇帝时期的人。西汉时期,韩国、秦国早就没有了。如果何修就是何姓得姓始祖,时间上与“韩灭”、“避秦”、“江淮改姓”怎么对得上号? 如果主张西汉的何修就是中华何姓得姓始祖,就反过来证明“何庶像赞”的不真实性,因为 “像赞”说何庶“更名改姓,因避强秦”,如果何庶改姓是在西汉,就不存在“避秦”了。

(2)何修就是何庶吗?查《史记》、《后汉书•卷四十三•硃乐何列传第三十三》、《东观汉记》,均没有“何庶”名字,上述“国史”也没有指出“何修就是何庶”。据了解,“何庶”之名为族谱所载,“何庶像赞”和“刘向序”也都出自于何氏家谱。部分何氏家谱中还有“何庶,号自修”(有的新续修的家谱记为:“何修,又名何庶”)的记载。可问题是:何修=何自修吗? 何修=何庶吗?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是同一个人吗?我们查了《后汉书何敞传》,正文和注释都没有说明何修即何自修,何修即何庶。《东观汉记》中,有李贤(唐代人,曾注解后汉书)对何敞条的5个“注解”,也没有注明何修就是何自修、何修就是何庶,更没有说何修是何姓得姓始祖。因此,据“何敞世系”中的何修,再依据家谱记载的“何庶,号自修”,就断定“何修就是何自修,何修就是何庶”,理由实在太牵强。

至于何氏家谱中有关何庶的记载,有的或许“参照”了“刘向序言”的结论,有的或许把诸多同名“何庶”者混为一谈,有的或许把民间传奇故事当成了史实。(2018-4-20何焕强撰于广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