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折鞋子古风,用纸折古代的鞋子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4 13:26:02

周代时,人们就有脱鞋入室的习俗,平时生活中在室内大都赤足行走。如果在宫廷内穿鞋上殿见君,那就会遭*身之祸。

秦汉时传承周代不能穿鞋入室,必须脱鞋于阶外,方得入内。据《新序》载:秦二世胡亥,邀昆弟数人饮宴,并以酒飨群臣。诸子先行赐食。后胡亥下阶,看群臣所脱的鞋子,如发现其中有因年久而穿坏了的,就被立即逐出宴会之外。

汉时还规定有罪的人不准着履。《汉书·匡衡传》载:“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董贤传》则有“(贤)诣阙免冠徒跣谢”的说法。这可证明凡待罪者都跣足。

到唐代,入室脱靴之俗已变,但在某些场合仍有脱鞋的习俗。《法苑珠林》二八:“若是白衣,多着靴鞋为荣。初入寺内不劳脱履,若入佛堂,得脱也。”

经初步考察,中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把绣花鞋作为民族的穿着特色,称绣花鞋为“中国鞋”并不为过。

用纸折鞋子古风,用纸折古代的鞋子(9)

如今细数,土家、水族、壮族、客家,仍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女子会在自己的婚嫁喜日、孩子的满月周岁、家人的华诞大寿以及老人的丧事冥日这些人生大事之际,用一双双绣花鞋表现自己的才能智慧和艺术魅力。

水族绣花鞋

用纸折鞋子古风,用纸折古代的鞋子(10)

水族的鞋饰同云贵地区的苗、瑶、壮、侗等民族有许多共同性特点,喜爱穿用“勾头”的绣花鞋。这里展示的水族绣花鞋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先用干竹笋叶剪出鞋底模型,用旧布依样层层加厚,做成“千层底”;再将剪好的鞋面罩上绒布绣花,图案各式各样,多为禽鸟花卉,有时在鞋头缀毛线绒球;最后是将帮与底缝合。

侗族的绣花鞋

用纸折鞋子古风,用纸折古代的鞋子(11)

侗族的绣花鞋为布料手工缝制,鞋底为麻线纳成的布底,工艺十分讲究。该鞋的造型亦很别致,只要后部有鞋帮,鞋头以细长布条与鞋尾相连,既简单明快,又坚固耐用。在细布条、尾帮等处绣有花卉,间以金属片点缀,凸显了侗族刺绣一丝不苟的风格,表现了侗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这样的鞋饰穿着不仅凉爽实用,而且美观大方。

壮族的绣花鞋

用纸折鞋子古风,用纸折古代的鞋子(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