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82年,一位名叫Aloysius Lilius的意大利医生和哲学家,通过对儒略历加以改变以后,创造出新的历法,也就是我们现如今十分熟悉的公历纪年法。
等到辛亥革命期间,传入中国以后,就逐渐影响到了民国的记录方式。时至今日,数十年的时间过去,国人也已经习惯了用公历纪年法,来描述历史某一年代的事件。
那么公元前和公元后,是如何划分的呢?西方历史将耶稣诞生的日子,当做公元纪年的开始,可放在我们国家,这又是我国的哪一个朝代呢?在那个时间段中,我国历史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事实上,西方学者创造出来的公元纪年法,仅仅只是一个时间记录方法而已,和我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联系。
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来看,公元纪年的开始是耶稣诞生的日子。可耶稣诞生之前,历史早已存在,这是人类必须承认的事实。
因此,西方学者们往往更喜欢将公元前的历史,称为“主前”,公元后的历史则称为“主后”,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
学者们之所以如此记录,也是为了将宗教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纪年法中,并没有公元零年的说法,耶稣诞生的日子,其实也就是公元一年。
而耶稣的出现,也就是基督教的存在,主要对西方社会有着政治、经济、文化这三方面的影响。
政治方面,基督教教义在自由、平等和法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它鼓舞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的暴政,主张捍卫人民的自由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