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到底是哪年,清末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5 16:41:45

北京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都,通过北京,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中国近代城市的改造之路,以及各个阶层的真实生活。那么,距今一百多年前的北京,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那时的北京市民,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娱乐和交际活动?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日益精进,数码手工上色技术也日渐成熟。将手工着色的数字化操作,作用于历史照片,使人们更加贴近历史真实场景,感受到历史照片的脉搏与呼吸。《彩色的老北京》一书选取了清末民初的一百多张北京黑白老照片,采用先进的数码手工上色技术还原其色彩,在许多数码技术专家和文史考证专家的帮助下,希冀复原近百年前的古都的真实面貌,展现一个被还原了原本色彩的老北京。

以下内容节选自《彩色的老北京:手工上色老照片还原故都风貌》,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清末民初到底是哪年,清末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1)

《彩色的老北京:手工上色老照片还原故都风貌》,视觉中国、秦风老照片馆编著,中信出版2020年12月版。

原文编著丨视觉中国、秦风老照片馆

摘编丨安也

老百姓的生活是史书装载不下的另一个世界。

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哪个皇帝哪日说了一句什么胡话,都能借助文字记载流传后世,而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通常只限于有没有灾、缺不缺粮而已。各种小说、笔记对普通人生活的描写,常有教化和寓言的成分,偶尔有几个文人写一部《东京梦华录》这样记录当时社会生活与经济文化的闲书,就足以被后世的研究者奉为至宝,因为想要了解古时候普通人的生活,总算有了一个小小的窗口。

摄影术的发明以及五四以后文学的改良创新,让我们至少能回到一百年前,感受当时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鲁迅和老舍这两位作家,都有关于自己幼年生活和家庭境况的描写,清末民初的社会百态也尽在其中,而且他们一南一北,很有代表性。贫困肯定是第一大主题,传统社会的各种弊端也屡屡呈现,然而人们面对困苦的坚忍、小富即安的满足,应该来自整个民族最深的骨子里,过去多少年都没有变化。

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的成功即刻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普通人的生活却一如往常,即便剪掉了辫子,身上依然穿着破烂的长袍。诸如此类的旧事物,在往后的几十年里才慢慢离开人们的视线。社会的变革需要足够的推动力,在北洋政府时代,进步的力量影响有限,因而在这一时期的照片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与古代相去不远的劳作场景,一些在“旧中国”这个标签下才有的人间百态。

我们今天呼吁要保护、要复兴的很多民俗活动,在20世纪初还保留着它们真正植根于民间的活力,比如京城各处的庙会、寺院道观的祭神活动、各种民间艺术,以及儒家文化传统下的一些礼制。然而,很多传统的东西如今都失去了生长的土壤,保护往往对应着商业开发,复兴常常流于形式,只有在它们真正属于民间的年代,在人们真切的参与中,它们才是真实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民俗活动及它们的参与者,连同同一时代背景下的各种商业、文化活动及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构成观察中国社会渐进变化的多面镜。

清末民初到底是哪年,清末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2)

雍和宫盛况

每年农历的正月底,雍和宫内都会人头攒动,人们欲争相一睹“打鬼”的场面。“打鬼”是京城百姓对这一活动的俗称,它正式的称呼叫“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羌姆”,蒙古语称“布扎克”,是黄教特有的宗教乐舞。这是一种极为隆重的宗教大典,乾隆年间传入北京,旧时主要在雍和宫、黑寺和弘仁寺举行。照片中围观的人既有满族,也有汉族,有成人,也有儿童,个个翘首以待,可见当时之盛况。

清末民初到底是哪年,清末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3)

满族妇女

照片中的女子是典型的满族妇女打扮,梳着旗头,身穿长及脚面的旗袍,外罩坎肩,天足穿着花盆底绣花鞋,鞋底不高。这种装扮,尤其是头饰,在各种以清代为背景的影视剧里极为常见。清中期以后,满汉两族在服饰上互有仿效,民国时流行的旗袍和长袍马褂,都源于传统的满族服饰。

清末民初到底是哪年,清末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