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为什么不被写入历史,五胡乱华最后谁平定的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7 07:43:43

司马衷

这次内乱持续时间长达16年之久,司马氏宗室诸王集结军队,在以洛阳、长安等为中心的黄河南北地区互相*伐。朝廷主政者走马灯一般流换,被逐下台者大多被夷灭三族,其中很多是兄弟和叔侄关系,这是一场骨肉至亲间连环式的残酷*戮。

时人所谓,历数以前的朝代,国家出现祸乱、至亲互*的情况,西晋时是最厉害的。

“八王之乱”导致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西晋国力严重透支,政治、经济和社会都遭到严重破坏,处于瓦解边缘。

内乱引起外患,在此期间,匈奴人刘渊起兵自立,拉开历时百余年的“五胡乱华”的大幕。

然后,外患又终结内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内乱中已经消耗得所剩不多的晋军主力十余万人,被匈奴铁骑围歼,匈奴军队随之攻下洛阳,俘获晋怀帝司马炽,这就是史上的“永嘉之乱”。

316 年匈奴军队又攻陷长安,西晋被匈奴灭亡,成为史上唯一一个被匈奴所灭的全国性统一政权。

晋朝为什么不被写入历史,五胡乱华最后谁平定的(5)

五胡乱华

弱到极致:皇权与士族的“脆弱平衡”

晋朝是司马氏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作为回报,司马皇室推行“九品中正制”制度,以士族门爵的高低来决定官职品级的大小,并且恢复世袭的五等爵制。

晋朝实行占田制,以法律形式确认士族大姓在土地、奴婢占有方面的经济特权和既得利益。

西晋灭亡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开启东晋时代。此后,在长达100多年间,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为多个胡、汉割据政权所控制。

东晋时期,士族政治达到极度“繁荣期”。士族门阀在政治经济上拥有特权,不断强化权力垄断,以致形成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的局面。

北方南迁士族与南方本土的吴地士族,虽然互有对抗,但北方士族采取“无为而治”、“为政务求清静”政策,在维护“君臣大纲”的总前提下,吴地士族得到必要的尊重,双方在对抗和联合中逐步走向平衡。

对于门阀士族势力而言,不能“以下犯上”是底线,这是各大士族大家共存的基础。为此,即使司马氏政权再腐朽不堪也能维持下去,而其他有势力的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颖川庾氏、谯国恒氏、陈郡谢氏等始终不能站到政治舞台的最前面,只能以辅政﹑位居势要的方式来称名一时。

而此时的东晋皇权如果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往往难以维持。因此,东晋历任皇帝,都不得不运用权术维持着与士族大家的脆弱平衡,不断地依靠这个世家对抗另外的世家,以此换取生存空间。

晋朝为什么不被写入历史,五胡乱华最后谁平定的(6)

司马睿

静到极致:偏安一隅,不思北返

东晋时,涌入内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以及边地的汉人,在北方黄河流域建立若干地方政权,被称为“五胡十六国”,他们各据一方,互相攻伐,南北割据至此形成。

此时的东晋清谈虚浮之风盛行,北方南迁士族都已在江南立下家业,于是国破家亡之痛逐渐被淡忘,开始追求安宁、平静,走进内心世界去寻找精神慰藉。

王徽之“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耶?”王羲之写完《黄庭经》“笼鹅而归,甚以为乐”。这都是当时士族大家自我精神满足,别无它求的真实写照。

他们畅玩于江南优美的山水之中,集会在兰亭悠游之间,开始追求心理慰藉、性情潇洒、称情自娱,不再关心能否“克复神州”。偏安心态因之而起,而且迅速得到发展,成为东晋士人普遍存在的心态,直至东晋亡国。

所以,当祖逖、庾亮等人致力北伐时,士人大都反对。主要原因就是,南渡一代凄惘已成过去,南迁士族已经习惯在江南的生活,基业也都已经定在江南,他们又怎么会再次放弃安稳的生活,重新去面对战争呢?

晋朝为什么不被写入历史,五胡乱华最后谁平定的(7)

王羲之

结语

晋朝司马氏的血统似乎存在缺陷,有坐羊车的开国皇帝司马炎,有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司马衷,有八王之乱诱因的凶悍皇后贾南风,有号称儒家信徒、宣扬重视礼教却拔刀相向的司马诸王,有东晋各代清谈无为、偏安江左的大小皇帝。

他们或是自大、或是痴傻、或是无能、或是凶残,他们所做的一件件事都是那么脑洞大开,令人匪夷所思。

整个有晋时代,基本呈现出政治上的极度懦弱,经济上毫无建树、社会上的极度动荡。

晋朝为什么不被写入历史,五胡乱华最后谁平定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