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什么原因死的,常遇春儿子常茂之死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02 16:34:09

陈友谅整顿旗鼓,三军齐动,鼓噪着要冲出湖口。

朱元璋急命诸将扼守上游要塞。

处于下游的常遇春溯江而上,亲率诸将迎战陈军。

陈友谅军心大散,陈友谅本人穷蹙无计,于乱军中战死。

陈友谅一死,十数万残兵俱降。

朱元璋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勋第一,得赏金帛田土最多。

次年,朱元璋即吴王位,常遇春授平章政事。

在清扫陈友谅残余势力的作战中,常遇春犹如摧枯拉朽,下武昌、夺庐州,与徐达分兵攻战沿江各城寨,连取沙坑、麻岭、牛坡等地,拿下重镇吉安、赣州。

常遇春又乘军势夺取南雄(今广东南雄市)、韶州(今广东韶关市)、安陆(今湖北安陆市)、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

各路贼兵,听说是常遇春了,无不望风披靡,逃跑的逃跑、归降的归降。

常遇春什么原因死的,常遇春儿子常茂之死(5)

朱元璋接下来开始全力对付张士诚。

常遇春跟随徐达往攻泰州,大败张士诚军,然后沿海筑坝造墙以扼制敌军。

该年秋,讨伐张士诚的大战正式打响。

常遇春拜副将军,于太湖,于毘山,于三里桥,于湖州,于平江,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张士诚被擒*后,常遇春进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

南方悉已荡平,常遇春拜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率兵北伐。

大军既行,朱元璋又以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常遇春什么原因死的,常遇春儿子常茂之死(6)

常遇春每战必亲为先锋,山东诸郡,尽数攻克,轻取汴梁,进取洛阳。

五万元军陈兵洛水北岸,严阵以待。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敌军二十余骑舞动铁槊,一齐向常遇春*来。常遇春射落敌军前锋,大呼驰入,麾下壮士从之。元军被*得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梁王阿鲁温举械投降,河南郡邑依次而下。

大军进至河北,先驱取德州,然后水陆沿河并进,破元兵于河西务,攻克通州,入元都,分兵攻下保定、河间、真定。

元军主力退入太原。

常遇春与徐达商议:“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伤,夜劫之可得志。”亲选精骑夜衔枚往袭。元军统帅扩廓帖木儿意所未料,在混乱中伤一足,乘孱马,在十八骑死护下走大同。

此次夜袭,常遇春迫降元兵四万,克太原。

朱元璋诏改常遇春为左副将军,要其北取大同,转战河东,下奉元路(元代西安),与右副将军冯胜会师,西拔凤翔。

常遇春依诏而行,莫不如志。

朱元璋又以平章李文忠为常遇春副将,命其两人率领步骑九万,向北驱逐胡元。

两人率兵一路转战,战会州(今甘肃会宁东部),战锦州(今辽宁锦州市),战全宁(今属北京),战大兴州(今隆化),尽取燕都临近各地重镇。

元帝向北抱头鼠窜。

常遇春率军昼夜追击数百里,抓获元帝宗王庆生和平章鼎住等,另得投降将士万余人,战车万余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

至此,中原大定,元朝统治宣告结束。

常遇春率队班师,行军至柳河川,突发恶疾,暴病身逝,虚岁四十,实享年三十九。

朱元璋闻听如此噩耗,大震悼。追其为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忠诚庙,位皆第二。

《明史.常遇春传》记:“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常遇春可谓身强体健,但他竟一夜暴疾卒于战斗后的班师途中,让人惊诧,也因此有人怀疑是朱元璋暗中做了手脚,卸磨*驴。

常遇春什么原因死的,常遇春儿子常茂之死(7)

其实,当时的元军统帅扩廓帖木儿尚拥兵塞外,云南、四川等边疆地区均未平定,远未到卸磨之时,朱元璋岂会提前*驴?!

关于常遇春的突然暴死,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用游戏笔墨给出了一个荒诞的解释——常遇春早年在蝴蝶谷被张无忌用猛药医坏了,寿数定格在四十岁之前。

金庸的说法属于调侃搞笑,一般上,人们认为,常遇春是患上了“卸甲风”暴死的。

所谓“卸甲风”,就是指人在白天冒着酷暑身披重甲,而到了夜晚,在气温骤降时卸甲,从而引发了“中风”之疾。

这很可能就是常遇春的真正死因。

想想看,柳河川地区七月夏秋之交的气候就是昼热夜凉,常遇春重甲在身,白天一身汗水,到了夜晚,军队安营扎寨,就卸去盔甲,而大军远征,军中没有良医,引发了“中风”,结果不治身亡。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