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臣名将大全,南宋名将一览表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03 13:27:02

三、寇凖(961年-1023年),字平仲,北宋初期名相,他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而被宋太宗赵光义重用,年仅32岁就官拜枢密副使,掌管天下军政大事。宋太宗死后,宋真宗赵恒即位,寇准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并于1004年(44岁)出任宰相,之后辽国南下犯宋,寇准反对南迁,促成“澶渊之盟”,保双方边境和平一百多年。

从积极抗敌到澶渊之盟,寇凖功冠朝臣,真宗皇帝对他十分敬重,而这也引起了妥协派官僚的嫉恨。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在王钦若一伙的攻击下,寇凖被免去相职,到陕州去做知州,直到1019年,朝堂形势发生了变化(宋真宗晚年卧病不起),丁谓主动邀请寇凖回朝再当宰相,后又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寇准被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

其实从以上寇准的生平简介就可以看出,寇准是一个高品质,有民族大义精神,为人比较宽厚,敢于指出缺点以及不足的人,他也因此受到宋太宗赵光义重用,也因此两度被人排挤出朝堂。另外,寇准还是一个宽容大度,唯才是用的人,他做宰相时,选拔人才不讲门第,喜欢进用出身贫寒而有真才的人,所以天下读书人都很拥戴他。不过寇准也有缺点,那就是他的文化知识积累不够深,所以在与人交流时会有些欠缺。

其实说到寇准,其破案能力也是古代出了名的。寇凖于961年出生在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他在980年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官名,职责是判案)及知巴东、成安二县。而就在这时候,寇准在破案上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他凭着很强的直觉,破了许多奇案,据说所有案件不过三天他就能看出端倪,并将它破解,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十大破案专家之一,深受百姓爱戴。电视剧《寇老西儿》就是根据寇准的破案经历改编而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宋名臣名将大全,南宋名将一览表(9)

二、赵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赠尚书令、韩王,谥号“忠献”,并配飨宋太祖庙庭。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可以说死后能够配享太庙是非常高的荣誉。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宋名臣名将大全,南宋名将一览表(10)

一、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曾经指出:“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那些游手好闲者也回到生产第一线,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政权需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特别是由于变法的设计者王安石与变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爱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政局的逆转,使王安石深感不安,当他听到免役法也被废除时,不禁悲愤地说:“亦罢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