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300年,推行“扬文抑武”,文人光彩夺目,耀照千古,武将却因政策的打压,受尽憋屈,故很难出头。
虽然难出头,但毕竟也出了不少名将。
两宋间真正能打,有勇有谋的武将(不包括范仲淹、虞允文这种有战绩自己却不能打的儒将),北宋出了曹彬、李继隆、狄青、种世衡、种谔等名将,南宋出了岳飞、刘锜、韩世忠、吴玠、吴璘、辛弃疾、孟珙等名将。
在这些名将之中,真正组织过、领导过、指挥过大兵团作战,且在大兵团作战中战胜强敌、威震敌胆者,环顾两宋300年间,唯岳飞一人而已!
一、枕戈励志,誓清中原
两宋将领,家国意识、民族自信心最强者,理想抱负最大者,无疑是岳飞。
岳飞从军开始,报效国家,恢复故土,就成了他的毕生理想。
1130年夏,他率部驻扎于宜兴时,曾题词于屏上表达自己的理想说:“今且修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
所以,“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就是他北伐*敌、恢复故土理想的具体目标。
岳飞死后80年的宝庆元年(1225),在南宋理宗颁布的《赐谥告词》中也评价岳飞:“结发从戎,前无坚敌,枕戈励志,誓清中原,谓恢复之义为必伸,谓忠愤之气为难遏。”充分展示了岳飞的勇敢和理想。
岳飞《满江红》一词,更是震聋发聩:“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与其说是一篇充满豪情的励志之作,不如说是一篇充满悲愤的*敌檄文,誓死北伐、誓与金人不两立的志向,在文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正因岳飞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抱负,因此在抗金战场上,能够身先士卒,勇于进取,一往无前。
二、以德训士,士皆效死
岳飞,生于1103年,父岳和,母姚氏,世代为农,家境贫寒。
岳飞从小对母亲十分敬重,“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成了青少年时期岳飞最经典的写照。
还有一伯小事,反映岳飞对母亲的至爱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