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是天上什么星宿下凡,二十八星宿下凡人的特征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03 20:09:24

—分享—

蔡锷是天上什么星宿下凡,二十八星宿下凡人的特征(1)

蔡锷是天上什么星宿下凡,二十八星宿下凡人的特征(2)

古老大院

文/姜峰

一不小心,你可能踏进了一个300年历史的大院。

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教育街,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古门楼,绿色琉璃筒瓦,金黄色的屋脊,红色花岗石墙面,3个拱形门洞,中间是大门,两边是小门。右边的墙上有长沙市人民政府挂牌的“原省政府大门——近现代保护建筑”牌匾。

2018年10月31日上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挂牌仪式在这里举行。

这就意味着,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的办公地点就在这古老的院落里。

在各省直机构挂牌仪式上,看到的都是现代的、气派的大门和大院,为什么唯独省农业农村厅是这古色古香的门楼、古老的院落?

也有人经常问我,这有点似天安门城楼、还是近现代文物保护建筑的门楼有什么样的历史?

这个古老大院,确实是有历史故事的。

出这古色古香的门楼往左拐,是大院东,有一道300米长、3米高的青砖外墙,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墙上有长沙市人民政府设置的“巡道街贡院外墙——近现代保护建筑”的石牌。

蔡锷是天上什么星宿下凡,二十八星宿下凡人的特征(3)

靠近营盘街的巡道街出口处,一条长方形的古石碑竖在古院墙下侧,其上雕刻的“贡院巡道街宽一丈一尺”一行字仍清晰可辨。

如果从300年前算起,这个院落的历史是清晰的。

湖南贡院——湖南督学署——湖南教育总会——民国湖南省政府——新中国湖南临时省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名副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得人才者得天下。

清政府夺得天下后,承袭了明代的科举制度,以搜罗天下人才。天下学子则以“学而优则仕”而走上仕途。顺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重开科举, “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当时湖南书院盛行,学子众多。然而,获科举资格的湖湘士子均须远赴湖北武昌参加乡试,在以水路为主要交通的古代,浩瀚洞庭湖,波涛不测,有些士子畏避险远,裹足不前,还有些家境贫寒的优秀士子也不得不放弃远途的乡试。

清朝初年,几任巡抚,都把在湖南分闱(分考场)作为一件大事。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巡抚赵申乔、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巡抚潘宗洛、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巡抚李发甲多次奏请清廷,请湖广乡试南北分闱,经几任巡抚的力争,朝廷终于在雍正元年(1723年)诏谕分闱,湖南巡抚接上谕后,雷厉风行,于当年就在长沙城原明吉王藩地设立贡院,这条街也因之改名为贡院街。

贡院利用湖湘书院的院址进行扩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功能齐全,封闭性强。据清光绪《湖南通志》卷67记载,设院当年就添建头门龙门3扇、望楼4座、鼓亭2座,东西官厅8间,公堂、衡鉴堂各5间,内帘房舍32间,提调、监试、后勤等用房150间,以及考生考试和居住的号舍8500间。

号舍10间为弄,5弄编成一宇,形如长巷,房内设2层承板,可以抽动,日可为桌,晚可为床。考生人居一间,试前入内即封号栅,至交卷时方可开启,很难舞弊。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二月,湖南第一次单独举行乡试,湖湘学子欣喜相告,参试人数比往年赴武昌参试者陡增,考生近万人。原有的8500间号舍远远不够用(考试每人一间),于是,又在东边提调署之侧另立栅号。

贡院乡试每3年一次,试期在农历八月初八,此时,长沙城内学子云集。贡院周围更是增加了许多家客栈,旅舍甚至是居民家,住满来自全省的士子。

周围还出现了许多试馆,即一些地区或宗族,为了给本地或本族士子到省城参加乡试提供方便,在城内购置房屋,派人管理,免费供应食宿。不是考试期间,试馆也接待本地或本族来省城办事的人员;只收伙食费,不收住宿费,故兼有会馆性质。如望麓园的宁乡试馆、新安巷的湘乡试馆、紫荆街的长桥柳氏试馆、怡长街的彭氏试馆就是当时有名的试馆。

开考前夕,有船从长沙邻县运来大捆大捆的桂花,寓意“蟾宫折桂”,八月桂花令长沙城满是金黄的香味,而城内也有不少少年,在高声叫卖“桂花糕”,吃了桂花糕,考试可以考出好成绩,寓意步步高升。

士子们往南门口西文庙坪晋谒魁星,然后在考试前绕行长沙城,从湘春门进城,经北正街高升门(取步步高升意)、紫东巷(取紫气东来意),过文星石桥(取文星高照意)、又一村(寓柳暗花明)到达贡院。

开考(入闱)之日,主考官率各官在贡院后内的水池(即今赐闲湖)旁举行祭池仪式。

考试分为3场,第一场为“八股”,第二场为“经义”,第三场为“对策”和“诗赋”,每场3日,考生在这间矮屋内饮食起居要度过9日。

为保证考场纪律,严防舞弊,考场只有南门一张大门出进。在三场共计9天的考试期间,这张大门严实地对外关闭。那时还没有铁丝网和电网的设施,为保证湖南贡院的安全秘密,当时的官员,在贡院围墙上铺上厚厚的荆棘刺,就因为这些荆棘刺,贡院而被人们称作“棘闱”。

湖南巡抚陈文恭有副对联对长沙贡院作了生动描绘:

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

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它日勋名。

低矮的考屋里,在试卷上写字的声音就如食桑叶的蚕声,主文运的星宿激励着士子的志气更加高昂,想到指日可待的功名,早把当年的辛苦忘得一干二净了。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先后对贡院进行了扩建,考试的号舍达12364间。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贡院举行了湖南最后一次乡试。

贡院大门位于今中山路三角花园,原中门联云:

十七科辛苦初心,正野橘香来,井梧月上;

六千卷文章巨手,是洞庭波阔,衡岳云高。

原贡院门前的一对石狮,一直留在中山路三角花园,直到本世纪初,三角花园进行改造,为保护石狮不被破坏和遗失,这一具有290多年历史的石狮,被移往岳麓山景区东大门(四医院旁的大门)。

蔡锷是天上什么星宿下凡,二十八星宿下凡人的特征(4)

今天这对石狮静静蹲伏在岳麓山东大门前,光阴如刀,笔飞翰舞的科考时代,显然已凝固成岳麓山前容颜已老的两方石雕。

湖南设立贡院,是长沙及湖南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推动湖南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经济社会进步、人才的勃兴以及湖湘学子走出湖南,参与国事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清代前期(至1840年),是长沙及湖南科举人才的鼎盛时期,共75榜,湖南成进士的有441人,中举的则多达数千人,其中近半数是长沙府人士通过举试走上仕途,官至总督、尚书、大学士的14人中,有12人人是在分闱之后,而且14人中有10位是长沙府人士。他们是:陈鹏年、彭维新、刘权之、陶澍、贺长龄、罗绕典、李星沅、劳崇光、曾国藩、胡林翼。而整个明代,长沙籍进士官至同级的官员只有3人。这些人中,曾国藩、胡林翼等成为清后期举足轻重的中兴名臣。

左宗棠,这位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代表人物,却是差点连举人都没考上。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20岁在贡院参加乡试,试卷没能被阅卷的考官看中。眼看与举人资格失之交臂,幸好这是为道光皇帝五十大寿开的恩科,主考官从5000余考卷中又选了6份,左宗棠名列增补的6人之首。

此后,左宗棠三次考进士落榜。有一次落榜,竟是因为湖南人多中了一个进士,而湖北人少了一个,硬把左宗棠撤下,换上了一个湖北人。左宗棠决定不再参加会试,开始寻找新的报国途径。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贡院改设湖南督学署。

清晚期至民国初期,贡院旧址成为湖南新式教育之地。1903年湖南巡抚赵尔巽在此创建湖南高等学堂,1906年又建湖南公立政法学堂。1907年刘人熙等人在此创建湖南教育总会,贡院街始称教育会街,后简称教育街。

教育会坪(现农业农村厅大院前部),中间搭有面北背南的戏台(即大院大门处),台的两侧砌有围栏和两张门进出。此坪是一个集会的场所和市民公共活动的地方。

1922年12月8日,在*、罗学、王赞等的领导下,九百多名人力车工人手执“劳工神圣”、“打破资本主义”等彩色小旗,胸配长沙市人力车工会证章,在教育会坪集合,庆祝自己的工会的成立。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为改善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条件、为本阶级的解放而斗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4月14日,湖南农工商各界六百余团体在教育会坪举行了十万余人的反蒋示威和第二次铲除反革命分子示威大会,高呼“打到蒋介石”,“彻底铲除压迫农民运动的军阀势力”,“解散全省团防武装”、“普遍组织农民自卫军”等口号。

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攻克长沙,自东屯渡过河,经马王堆、五里牌、小吴门、四十九标、韭菜园、浏阳门等处进入长沙市区,占领了国民政府及清乡督办署等重地,控制了全城,湖南省政府代理主席何键狼狈地从大西门渡河向沅江逃命。29日下午,长沙市工农群众约十万人,集会于教育会坪,热烈欢迎红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和赤卫军。

8月2日下午,在教育会坪举行“八一”南昌三周年和庆祝省苏维埃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湖南总工会、粤汉铁路总工会以及泥木、印刷、缝纫等工会,全市工人齐集,其他各界人士亦踊跃参加,总计到会团体达八十多个,十余万人。会后举行盛大游行示威,群众情绪高涨,充分体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帝国主义、反动势力为之胆寒。

1931年9.18事件后,9月25日,湖南省城工、商、学各界群众,在教育会坪举行了反对日军武力侵占辽宁示威大会,提出了团结民众力量,一致对日宣战,决定将原来的湖南人民“对日援侨委员会”改称为“湖南反日救国会”,示威大会之后,整队游行,沿途高呼抗日口号,爱国热情极为高涨。

1932年2月7日,长沙市各界民众冒着风雪在教育会坪举行“湖南人民抗议倭寇在京沪暴行示威大会”,全市工厂、商店罢工、罢市一天。表示抗议日军的暴行。

1933年,何键在教育会坪设台比武,一时轰动全城,观看者达数万人。

1938年11月12日晚1时左右,国民党政府派遣大批军警在长沙市区四处放火。这批放火军警三五成群,提着煤油火器,不分商店住宅,一概放火焚烧,顷刻之间,整个长沙城成了一片火海,广大居民从梦中惊起,竞相奔逃,老弱妇孺未及逃出者,葬身火海,造成了长沙空前未有的浩劫。1922年后在湖南教育总会建的中山图书馆(现农业农村厅八宿舍位置)、省立博物馆(现农业农村厅三办公楼位置),都被毁于这场大火。

1944年农历5月,日本侵略者攻占长沙后,将宪兵队设在教育会坪内,直至日本投降才消失。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省政府先后七次迁至沅陵、耒阳、桂阳、嘉禾、临武、蓝山、长沙县等地,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于9月18日返长,将教育会坪建设为湖南省政府。设有二门,门外立二岗亭站哨。

1947年5月22日,湖南大学全体学生高举“国立湖南大学反内战大游行”的横旗,三人一排,各执三角小旗,上书“反内战”、“反饥饿”等口号,冲破国民党的宪警阻拦,由南门口向黄兴路、司门口前进,游行队伍穿过中山东路,经北正街、湘春路、由兴汉门入城,经荷花池、水风井,抵达教育街湖南省政府门前,高呼“反对军人干政”、“打到贪官污吏”等口号。队伍由又一村经南阳街、八角亭原路渡江返回湖大。

1949年8月4日,程潜和陈明仁两将军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率领湖南保安部队及国民党第一兵团全体官兵在长沙举行起义,成立“湖南临时省政府”。

解放军从小吴门进驻长沙,先头部队很快到达教育街。第二天,10余架国民党飞机朝教育街方向飞来。炸弹扔向“临时省政府”。在起义部队和解放军的还击下,轰炸机无功而返。

新中国建立,这里成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1950年4月1日经中央批准成立湖南省人民政府,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典礼。

1951年徐特立来湖南视察工作,指示将头门建好,随即将原戏台拆掉改建头门(即现在农业农村厅大门),并于大院附近的院后和西面征用了一部份民房,改为食堂、第十宿舍和第二宿舍,新建了第一、第四办公楼和机要室。

1955年3月将湖南省人民政府改为“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国务院3月15日颁发铜质印章,于24日正式启印,*主席特地亲笔书写了“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八个字赠送给湖南人民。

教育会坪中有一座气势宏大的中山纪念堂,建于1927年,纪念堂南面是仿罗奥尼克式的花岗石柱廊,门窗套均是花岗石精雕细刻而成,是湖南建筑中花岗石文化的一件精品。抗日战争初期,中山纪念堂曾为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驻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成为湖南省政府的大礼堂,1949年,成为湖南和平起义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的见证者。1995年,中山纪念堂被拆。

中山堂的六根罗马柱现伫立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坪内。

现在农业农村厅的干部职工习惯称1951年建的礼堂称为小礼堂,因为在1995年前还有一个大礼堂(即中山堂)。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省人民委员会被冲击,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正常行使职权。

1967年。省警备区由五一路搬进省人民委员会大院办公,并于院后东北角紧靠巡道巷修建了一栋坐东朝西的二层楼14间的宿舍。

1972年8月25日,省警备区将大院房屋及家具退交给省革委机关事务组。

1972年9月16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由五一路韭菜园搬进了大院。

1973年8月,省委决定农、林分家,省林业局搬至本市长岭,省农业局原地不动。1974年北区民兵指挥部擅自强行占了农业局一部份房子,直至省委决定撤销“民兵指挥部”。

1980年3月,“湖南省革命委员农业局”改为“湖南省农业厅”。

2014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省农业厅和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办)的职责整合,组建省农业委员会,加挂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牌子。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机构改革方案》,成立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这里成为省农业农村厅的机关办公大院。

三个世纪的历史变迁,物是人非。长沙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9年后,在这条不到1000米的教育街两边,有多家政府部门机构。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8年,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检察院、省文化厅相继搬出,到新的地方建了气派的新的机关大院。

唯有负责农业大省的最古老产业——农业的省农业机构仍隅居于此,在这样一个300年历史的古老大院里办公。

有意思的是,省农业农村厅的大门仍是建于1951年的省政府头门,东面围墙仍是有300年历史的贡院外墙,厅级干部所在的一办公楼,仍是青砖黑瓦的两层楼旧楼,干部职工开大会的会议室仍是建于1951年的青砖黑瓦的当年省政府的小礼堂。

我想,这样的办公条件在湖南省直机关单位里应该是仅有的。

如今,教育街的周围都是几十层的高楼林立,唯有省农业农村厅机关院内是一至七层的矮房,成了这一片城区的洼地。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湖南“三农”很多工作一直居于全国先进行列,水稻、油菜、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

古老的大院,简陋的办公条件,在干着农业大省的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作为湖南的百姓,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机构,这样的干部职工而喝彩、而赞赏。

历史的累积,物是人非。汽车的大量增加,相对于外面宽阔的马路,如今进出省农业农村厅的街道显得是那么的狭窄。连接教育街的中山路、蔡锷路一度都是单行道,进出农业农村厅大门往往要绕一个很大圈子,车堵在大门前的教育街里面常常进退两难。

外单位第一次到省农业农村厅去的人,进了这古老的大门,往往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农业厅是个好地方啊,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第二句是,农业厅太难找了,车辆进出太难了,找个停车位比蜀道还难,难于上青天。

300年的时光交响,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融。

岁月悠悠,历史沉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古城长沙很多老街、大院已消失,有的已拓宽,有的已改变原貌。

以古可以鉴今,我们不要忘记古老大院经历的风风雨雨,不要忘记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

姜峰,本名姜太军,湖南宁乡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过高校教师,副教授,现任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杂志社社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