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乡村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本来过去农村婆媳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微妙。父母不让儿子和儿媳分家,他们就产生怨气,口上虽然不说,心里还是有很多想法的。而兄弟多的家庭,兄弟和睦睦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免不了出现兄弟阋墙,女人勾心斗角的现象。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正如明代冯梦龙编著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所说的:“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
一个儿子多的家庭,迟早要分家,,乡村一些清醒人认为,迟分家不如早分家,早分家就早成家。因此,在儿子结婚前就做好了分家的准备,儿子结婚后,就与他们分灶吃饭。
实际上,很多农村民众认为,这是亲非常很明智的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避免了婆媳之间不睦的矛盾。由于分灶吃饭,经济上独立了,小家庭与大家庭各过各的。过去农村,婆媳之间的矛盾,大多是因为财物的纷争引起。
二是避免了兄弟和妯娌之间的矛盾。兄弟结婚后,各自有了小家庭,同样也没有了财物上的纷争,在平时的交往中,亲兄弟明算账,也就减少了矛盾。
过去农村,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儿子早分家的,家庭更和睦,儿子更孝顺,对父母的依赖性也不强,自主创业的意识强。
过去农村,不同条件的家庭,生活的方式没太一样。
通常来说,过去农村普通农家,因为家境勉强过得去,或者比较贫穷,一般家庭条件有限,不太讲究,或者无法讲究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儿子分家比较早。这类家庭的小夫妻早分家,是怕被大家庭拖累,过小家庭的“好日子”。
家庭比较富裕的农家,因为父母靠经济权来控制儿子,使儿子不敢提出分家。这类小夫妻如果早分家,怕分家后的日子没有大家庭的日子过得好。因此,在旧时农村,这类人家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比较多。
4、结束语“一家不容三姓人”这句农村老话,从表面上看是与传统大家庭模式唱对台戏,道出了家庭矛盾的根源所在,即婆媳矛盾,也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实际上是旧时代农村,是普遍农家在无奈的情况下,所选择的家庭生活方式。
没有经济条件做后盾的农家,想过大家庭式的生活,也无法聚合人心,还不如好说好散,早早分家,让儿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