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接收火炮
在193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积极扩军备战,当年飞机产量达到7500架,1939年欧战爆发后,年产达到1万架。
到1940年,苏联武器生产额达到50亿美元,相当于英美两国总和,仅次于德国。尽管因为德国入侵苏联导致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断,但是工业基础已经打下。
1938-1940年,苏联约有3000个新的工业企业和军工企业投入生产。国家的战备物资储备总值在1940年已达40亿卢布,1941年上半年则增至76亿卢布。军事拨款年年在增加,1939年占国家预算的25.6%,1940年为32.2%,1941年已达43.4%。
而且在计划前的1926年,苏联为开发远东迁入大量人口,建立各种矿山和工厂,为西部工业输血。
当时的漫画
此外,苏联战前的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正值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苏联大量使用了来自欧美的技工和技术。
美国人休·库珀担任第聂伯河水电站的总顾问工程师,通用电气公司提供一半以上的发电机组,余下由苏联工人在列宁格勒制造,美国专家监督指导。而包括水电站全部九个涡轮机在内的70%的水电设备由美国公司提供,剩下的由德国和瑞典公司承担。
1929年,福特公司与苏联最高经济委员会签署协议,在苏联的下诺夫哥罗德生产10万辆最新型的A款轿车和AA款卡车,由美国奥斯汀公司监督,并在莫斯科设立组装厂。
美国克利夫兰的钢铁公司成为当地第一个承包商,德国公司建造了轧机,美国匹兹堡的科佩斯公司建造了焦化厂,美国Freyn工程公司与苏联机构合作建造了库兹涅茨克铁厂。
苏联因此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机械设备的生产制造都按照欧美标准执行,因此在遭受德国突袭、损失西部众多企业时,只要能延缓德军的攻势,加上英美等国的援助,苏联就能迅速恢复产能。
德军坦克用铁路进行机动
苏联广阔的疆域、糟糕的基建、多变的气候和德军糟糕的后勤1938年,苏联的国土面积达2240.3万平方公里,并在1939年9月-1940年,吞并部分波兰以及部分北欧国家领土之后,将国界向西推进了300到400公里。
德军虽然在战争初期连战连捷,打得苏联毫无还手之力,但是苏联广阔的疆域、糟糕的基建、多变的气候却一瞬间成为了苏军的优势。尤其是德军越来越深入苏联领土,补给线越拉越长,很快就遭遇补给危机。
众多欧洲国家使用的都是轨距1.435米的国际标准铁路,而苏联却采用轨距1.524米的宽轨铁路,而且铁路老旧落后,德军一列长550米、毛重850吨、净重500吨、满载的后勤补给列车很容易倾覆。
要么物资到站后换用苏联铁路,要么一米一米修改苏联铁路,但是无论哪种办法,都导致德军铁路运输的效率严重降低,前线急需物资,后方物资堆积成山却运不出去。
陷入泥泞的德国车辆
在铁路运输能力受到严重制约的情况下,许多补给只能转公路运送到前线,为此德军还组建第602、605、616战区汽车运输团,拥有6000辆卡车,载重量19500吨。
然而公路运输同样是噩梦。苏联路网稀疏,缺乏高等级硬化公路,许多公路都无法直接通往前线,需要德军自己重新开路,而且苏联西部许多都是冻土层,只要天气转暖,冻土融化,原本坚实的路面就会变成沼泽。
即便是现成的公路,路况依然恶劣,大部分都是原始的土路,最适合车辆行动的夏秋道路坑洼不平,冬天暴雪车辆打滑严重,春天融雪公路成了泥潭,连履带式车辆都毫无办法,有的车辆干脆就陷进去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