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妃子哪个最漂亮,雍正最爱的妃子图片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29 18:55:02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28篇文章)

《雍正王朝》是一部相当经典的历史剧,整部剧中也穿插着好几段感情戏:

比如李卫跟小翠的爱情、太子胤礽跟郑春华的爱情、邬思道跟年秋月的爱情、雍正帝跟乔引娣的爱情、刘墨林跟苏舜卿的爱情等等……

但是剧中唯独没有提到康熙帝的爱情,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剧中少有的几个细节,来分析一下,康熙帝究竟更宠爱哪个妃子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28期:雍正王朝:康熙帝最宠爱哪个妃子?李德全:哎哟,打不得,打不得!


雍正的妃子哪个最漂亮,雍正最爱的妃子图片(1)

一、

清朝那么多皇帝,要说妃子最多的皇帝,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乾隆帝,毕竟他掌权时间最久,活得岁数最大。其实不然,乾隆帝只有前前后后总共有29个妃子,而康熙帝前前后后都算上,却足足有40多个。

说他是最风流倜傥的皇帝也不为过,那么这么多妃子中,最受康熙帝宠爱的是哪一个呢?

康熙帝一共册封过三个皇后,很多地方记载是四个,其实第四个是雍正帝追封的自己生母乌雅氏。康熙帝早期封过惠、宜、德、荣四妃,在《雍正王朝》中出现了两位,分别是宜妃和德妃。

剧中还出现了一个郑春华,是什么身份尚不得知,名分肯定排在四妃之后,不过在郑春华被打入浣洗局时,有管事的喊她贵妃娘娘,是不是在讽刺她呢?

那么我们就通过剧中有限的线索来分析一下:

剧中有好几处出现了康熙帝的妃子,比如老十四胤禵跟老十三胤祥打架之后,康熙帝气晕。再醒过来的时候,地下跪倒了一片妃子,床上还有一个给捶背的。区分宫女和妃子的不同,主要看头饰,嫔以下贵人等都无朝冠,黄色、青色、白色头饰是地位较高的嫔妃。具体区分这里不展开,基本上做工越精细,越复杂,证明越受宠爱,地位越高。

第二次大范围出现嫔妃是在康熙帝在位六十年大庆上,同时也是千叟宴,当时两排坐满了年轻漂亮的妃子。

再有就是第二集中,一排嫔妃在走路,见到太子胤礽,都低头行礼,可见这群嫔妃地位比较低。排在最后的一个是郑春华,太子胤礽走过去,还不忘抢了一个手帕。


雍正的妃子哪个最漂亮,雍正最爱的妃子图片(2)

二、

现在我们用一一排除法来排除:

首先那些年轻的且在剧中连名字都没有的妃子排除掉,这些妃子肯定不属于康熙早期四大妃。毕竟四大妃的儿子都在夺嫡了,年龄必然较大,母凭子贵,年轻妃子没有资本。

其次,郑春华也被排除,如果她是康熙帝宠爱的嫔妃,那么必然是红人。身边伺候的人也多,康熙帝也重视,那么她自然也不会跟太子胤礽搅和在一起。

在热河狩猎之时,太子胤礽跟郑春华厮混,结果郑春华突然呕吐,太子胤礽惊喜万分,求郑春华生下来。

结果,郑春华流着泪讲道:

“皇上,都快一年没翻我的牌子了!”

这也就表明她没有办法让康熙帝“喜当爹”,从另外一种角度考虑,那就是她并不得宠。

这边俩人在厮混,那边康熙帝还想翻牌子,李德全劝皇上:

“皇上,您已经连续六天了,今儿晚上您不能再翻牌子了!”

而在康熙帝面前的盘子里一共有十张牌子,其中有三张写的字一模一样,角风不才,也没有查到相关满文翻译,但猜测应该是生理期,不能翻牌的。那么就剩下了七张牌,康熙帝是连续六天翻牌,这郑春华中签的概率确实很低啊。

不然的话,太子胤礽就不怕老爷子今晚突然翻了郑春华的牌?

雍正的妃子哪个最漂亮,雍正最爱的妃子图片(3)

三、

既然我们探讨的是康熙帝最宠爱的妃子,那么皇后也要排除,且当时也没有皇后。剧中老十胤娥(䄉)的生母是温僖贵妃,一进宫直接封妃,还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也是唯一一个死后有谥号的贵妃,按理说她才是最受宠爱的。不过她在康熙三十三年就死了,剧中自然也没有出现,也排除在外。

我们下面重点分析康熙四大妃:

之前我们也讲过,康熙四大妃排名是惠妃(老大胤褆生母)、宜妃(老九胤禟生母)、德妃(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生母)、荣妃(老三胤祉生母)。

二月河的作品《康熙王朝》中出现了两位嫔妃,一位是容妃一位是慧妃,其实就是四大妃中排名第一和第四的两位妃子。

等到了《雍正王朝》中,又出现了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宜妃、德妃两位妃子,这两位妃子谁更受宠爱呢?

老十四胤禵气晕康熙帝后,德妃带着两个儿子去请罪,康熙帝半躺在床上,床上还有个妃子在伺候康熙帝。因为康熙帝在第三任皇后死后,没有再立后,所以并没有皇后在现场。又结合当时跪倒一片嫔妃,只有一个妃子是坐在床上伺候康熙帝的,那么这个妃子必然就是最受宠的妃子,她是谁呢?

我们来看她的表现:

康熙帝让李德全拟两道圣旨,其实第一道是:

“这次推举太子,除佟国维外,一律不予追究!”

雍正的妃子哪个最漂亮,雍正最爱的妃子图片(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