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奴隶最终归宿,古罗马奴隶的悲惨生活背后的原因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2-09 13:45:35

有文化的奴隶 可能成为贵族的家庭教师

当然,被释奴们实现了阶层跨越,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和生而自由的公民相提并论。罗马人对于出身一样有着根深蒂固的成见。除了早期共和国外,被释奴们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公民。他们的权益还是要受到种种限制,地位也远不及自由民。

一般来说,被释奴会被吸纳进前主人的家族,享有主人的氏族名。在成为被保护人后,继续为前主人效力。未经执杖释放的奴隶就比较悲惨,他们随时可能被主人收回自由。

古罗马奴隶最终归宿,古罗马奴隶的悲惨生活背后的原因(9)

宴会上为主人倒酒的罗马奴隶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被释奴的遗产便无法被100%保障。根据当时法律的规定,他们在死后仍需将自己财产的一半交给前主人。可能因为这一立法过于严苛,又或者确实产生了抑制奴隶释放的效果,到公元前2世纪时情况有所缓解,法律被修改为死后财产只需要留一部分给前主人。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新法规定只有财产达到10万塞斯退斯铜币,且子女不足3人的被释奴,才需要将遗产分给主人。不过不管法律的立场如何变化,被释奴的财产无法得到完全的保护都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遗产只是身外物,那么降低的生活品质就是被释奴遭遇的最严重限制。他们在理论上已经是公民,但始终因为自己名字的奴隶色彩而被标记出来。很多当时的历史记录者,会非常自然的将被释奴的身份拿出来强调一下,显得对这类人十分鄙夷。这种歧视现象也并不只局限在知识分子内部,在军队招募新兵时,被释奴的待遇也完全比不上普通公民。

古罗马奴隶最终归宿,古罗马奴隶的悲惨生活背后的原因(10)

角斗士是身份比较特殊的奴隶群体

根据规定,罗马公民入伍后会被分到最好的主力军团。但被释奴只能被安排去首都的消防队,或者待遇较差的辅助军。即便是皇帝亲自将其拉进军队,也会被发给与其他部队不同的装备,并被被集中在一个独立单位里,不与其他自由人们混编。更为悲哀的是,这样的情况并不止针对普罗大众。就算是皇帝的私人奴,也在暗地里被士兵所不齿。

如此种种,都揭示了被释奴的地位低下。所幸,这些歧视并不会被子孙所世代保留。被释奴的孩子需要保留父亲的名字特点,特殊标签便不会钉在下一代身上。这也是奴隶子孙可以成为元老和骑士的原因。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掌握更多财富和身居高位,也会尽可能挡住他人的鄙夷眼神。人们再瞧不起皇帝的亲信,也不能阻止他们依靠权威而拥有财富。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