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7年8月,曾经在张献忠麾下亲如兄弟的孙可望与李定国二人,各自带领着本部兵马,在云南曲靖的交水地区,展开了一场手足相残的大战。这是南明历史上的一场大悲剧,正是因为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的内讧,才彻底葬送了南明反清斗争的前途。
这场由孙可望挑起的大内讧,最后竟以兵力雄厚、声名卓著的“国主”孙可望的彻底惨败而告终,不能不让人极为感慨:孙可望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生生把一盘好棋弄了个乱七八糟。
孙可望其人纵观整个南明的抗清历史,可以说,孙可望是南明唯一能够驱逐满清,恢复明朝江山的领军人物。如果孙可望胸怀宽广,深明大义,那么,他一定可以带领南明军民打败清军,恢复大明天下的。
孙可望画像
孙可望是明末陕西延长地区的人。因家庭贫穷,孙可望参加了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与官军的战斗中,孙可望表现出色,深受张献忠的器重。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以孙可望为诸将之首。
1647年,清军进攻四川,张献忠遇袭而死,大西军伤亡惨重。在危急关头,孙可望会同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将领,同心协力,*出重围。经过四将军会商,决策冲出四川,进军贵州、云南。
大西军余部转进云南
大西军顺利攻取了云南。从此,孙可望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才干:
一.孙可望在云南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使得云南成为大西军以后抗击清军的坚实堡垒和后方根据地。
大西军平定云南之后,孙可望改变了张献忠以前的滥*政策,积极争取云南士绅阶层的支持;同时严明军纪,对民众秋毫不犯;鼓励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经过两三年时间的恢复发展,云南秩序井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云南成为当时中国乱世之中的一片净土。
大西军也得到了休整;孙可望与李定国等将领一边加强军队训练,一边与云南的少数民族搞好民族团结,招纳大量少数民族勇士加入大西军,并且在他们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支天下闻名的战象部队;在孙可望的努力之下,大西军恢复并增强了战斗力,成为一支后来令满清朝廷胆战心惊的反清武装。
反观同一时期的大顺农民军,在李自成牺牲以后,群龙无首,混乱不堪。虽然后来也采取了联明抗清的政策,加入了南明朝廷。但是,大顺军始终不懂得建设根据地的重要性。他们归附南明以后,南明朝廷的官僚们对他们百般歧视,既不给他们安排驻军之地,也不供应他们粮饷;一旦大顺军就地筹粮,南明官僚立即给他们扣上“抢掠地方”的罪名,严加弹劾。
联明抗清之后的大顺军余部,数十万大军进退失据,最后四分五裂;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自己的后方基地,来提供人力、物力的充足保障。
二.孙可望作为大西军的领军人物,他具有远大的战略目光,并不满足于割据一方。孙可望从全国大局着眼,决意率军北上,与满清争夺天下。
孙可望分析了天下形势,为了取得各地反清军民的支持,他决策联明抗清,加入了南明永历朝廷。
大西军领军人物孙可望
孙可望的联明抗清政策,并不像大顺军余部那样被动;而是保持了大西军的高度独立性。
在加入永历朝廷以后,孙可望没有受制于南明官僚,反而对腐朽无能的南明官僚阶层进行了大力整治。在大西军北上途中,孙可望对割据地方、不事抗清、祸乱地方的南明军阀也毫不手软,命令大西军对这些军阀势力进行严厉的改编整治,不服从改编命令的,一律就地消灭。
就这样,孙可望通过严厉的整治手段,使得南明朝廷做到了政令、军令的畅通无阻,有力地保证了抗清斗争的胜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