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2年七月初四,桂林城上火光冲天,一名士兵大喊道:“快来人,将军中箭了”,城上的士兵纷纷环顾,只见一名身穿锦缎甲胄清军将领被其手下亲兵抬了下去,只见他满脸是血,口中不断喊道:“顶住,不要管我,一定要顶住”。此时的城外*声一片,喊叫声,炮石声,还有就是中间夹杂着些许马蹄声,到处一片狼藉。只见四周的墙角到处都是摆放的伤兵,而少得可怜的军医在一阵阵哀嚎中穿梭。突然,一名将佐大声喊道:“军医何在?”,一名军医放下手中的伤者,来到将官面前,说道:“将军,有何吩咐”,将佐厉声道:“赶紧随我前去,无需多言”,军医低着头默默跟着将佐,借着昏暗的火把飞快朝城中赶去......
公元1652年七月清军被大西军围困桂林城
那位身着锦缎甲胄的将军,在军医简单包扎下,缓缓爬起,看看了面前的将佐,示意其让军医离开。将佐意会,说道:“今晚的事情不可外传,不然军法处置,你且下去”,军医得令退下。将军撇了一眼四周,问道:“当下局是以危在旦夕,我等难辞其咎,诸军有何解救之法,尽快说来”,众人皆不做声,暗暗低下早已被汗水浸湿头颅,时间仿佛一下子禁止在此时。将军说道:“来人,卸甲”,众人惊愕,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此时大将军怒道:“该死的奴才,没听到我说什么嘛,快给我卸甲”,在被一声怒斥后,众人方醒,立马上来两位兵士,麻利给这位将军顺利解下了身上的甲胄,只见将军走向门外,痴痴望着不远处城池,在漆黑的夜色中显得格外亮眼,城头火光满天,不断有人惨叫,或是坠入城下,不忍再看的将军缓缓移动沉重的步伐,回到众人面前,说道:“你们回到各自岗位,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想歇歇,我累了”,众人用不解的眼神看向这位将军,将军头也不回走入内堂,众人只得离散。不一会儿,府中大火,只听见女人们的惨叫声和儿童的哭泣声,伴随着一场大火渐渐消失。突然,府中下人喊道:“孔将军殉国了”,此时的大西军也攻陷了桂林城,正朝着城中*去。
李定国
公元1621年(天启元年),正值大明末期,一个六月的晚上,周围一片漆黑,远远望去,看到一户人家窗内泛起火光,门外犬吠声不断,一名中年男子急冲冲跑向门外,直奔村东头。这大晚上,乌漆嘛黑的外出干嘛,此时被犬吠声惊醒的村里人也起来了,他们纷纷走出来,在他们交谈中,得知是老李家媳妇要临盆了,她的丈夫现在正赶往住在村东头王产婆家中去,村里人随即前来帮忙,烧水烧水,喊人的喊人,忙的不亦乐乎,不一会儿,王产婆到了,众人来不及说道,就直奔李家内房,只见一妇人在一阵阵震疼中喘着大气,王产婆连忙安慰道:“放松,放松,不要紧张”,在产婆的安慰下,这位产妇逐渐放松了下来,很快在王产婆的协助下这位产妇顺利诞下一名男婴,这位男婴不是别人,正是本文主人翁——李定国。
转眼来到了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中原五省遭遇大旱,农民颗粒无收,奈何官府不思如何赈济灾民,反而不顾实情,一味压榨穷苦百姓。此时陕西延安,许久没有下雨,地里庄稼皆被枯死,老李家深受其害,早已饥不裹食,又被官府催缴税赋,不幸的是,由于家贫根本没有余粮,一个好好的家,生生被官府祸害家破人亡,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从此掀开了李定国轰轰烈烈的这一生。
来到张献忠义军中的李定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感觉是那么地陌生与恐惧。只见一位身高八尺有余,披着鎏金三文甲,头包裹巾,面似铁青,脸庞下一缕长长的胡须格外显眼,整个一位‘真武大帝’似的,出现在李定国面前。他用深邃的目光望向了这位年仅十岁且瘦弱不堪的小伙,甚是满意。不由得捋了捋自己长长的胡须,说道:“此子相貌不凡,甚是喜爱,收做养子”。就这样,李定国成为继孙可望之后有一名张献忠的养子,后面与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并为张献忠四养子。
身披甲胄怒斥明朝官员的张献忠
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明廷在内外交困中即将奄奄一息,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不但没有成功肃清匪患,反而被农民起义军牵着鼻子跑,一下子窜到河南,一下子来到四川,围剿张献忠的明军各个苦不堪言,无力再对张献忠这支义军进行有力围剿。同年二月,当明军主力还在四川清剿匪患时,张献忠等义军悄悄来到湖北襄阳,当时的襄阳城为明朝军事、经济重镇,明政府在城内聚集数十万的军资粮饷。按理说,这么重要的军事重镇本应该又重兵把守,奈何明末吏治腐败,军中多所影响,冒领空饷者甚重,实际兵丁十之无一,防守十分薄弱,但是凭借着坚城也能做到待援,再说了义军攻坚能力也不强。谋事在天,成事在人。正当张献忠等一干农民军领袖一筹莫展之时,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将领突然打破这一寂静,说道:“攻破襄阳,何难”,张献忠抬眼望去,竟是自己的养子李定国,张献忠心喜道:“我儿有何妙计,且快与我道来”,只见李定国不慢不紧说道:“襄阳城城高池深,强攻必然有所损失,如不能在明军来援之前将其攻破,势必遭受内外夹击之困。我观明军者腐败日久,军官多为暴虐之徒,士卒多有畏惧之心,我将在军中挑选数名健儿换着明军差官,其士卒必不敢多言,我等混入城中以为内应,父帅引以外援,合力攻之即可得手”,张献忠大喜,此计甚妙。李定国亲率二十四骑身着明军服饰,在明军面前大摇大摆进入襄阳城中,至此午夜,李定国等人来到城门前,干掉守卫,以火为号,城外早已等候多时的义军突然*出,明军被这一突入其来遭遇整懵了,阵脚大乱,很快就丧失斗志一哄而散,张献忠等义军顺利进入襄阳城,俘获了明军数十万军资,大大增强了义军的势力,襄阳一役也是张献忠等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公元1644年,这一年即使明朝灭亡的一年,也是清军入关的一年。由于李自成等一干农民义军施政不利,导致其被以吴三桂为首的明朝旧官僚和关外女真贵族合力打击下败退北京城,从此女真贵族踏入关内,开始了问鼎中原的历程。
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李自成等义军等清军打得节节败退,已无力单独对抗强大清军。此时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各路义军纷纷加入抗清队伍中。身在四川的张献忠及其大西军也没有置身事外,誓师抗清。
公元1646年八月,在这个季夏的日子里,蜀中酷热未消,丝毫感觉不到一丝丝秋意的到来,突然远处一支身着汉衣军队迈着沉重步伐缓缓前进,不由得向路人打听,这是谁的军队,将前往何处?一老汉惊叹道:“嗨,这支军队你还不知道哈,他们是大西军啊,现在张帅率领他们出川抗清,据说有五十万之众,看着一气势大有一决身死之意”。奈何!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仅仅几个月过去,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与清军激战,不幸身中冷箭,伤重而亡,由于主帅身亡,大西军群龙无首乱成一团,在清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张献忠四位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收集溃散士卒及其家属万余人由顺庆急速南下,一昼夜狂奔数百里,才侥幸逃过清军的围剿。这支残余大西军,为后续的抗清运动保留了一支又生力量。
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合计,将作往他处,李定国斩钉截铁说道:“我辈等皆为华夏之人,当思以报国恩,张帅生前又遗言,他若遭遇不测,尔等忠侍于故明”,众人深以为然,供奉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为尊,一起共力抗清。
公元1652年春(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寒料峭,早春的阳光显得格外耀眼,即使在云南,空气中不乏透出一丝丝冰冷气息。一名身着紫金罩甲的将军正目不转睛望着校场上正在训练的士兵,在校场中操练的士兵格外卖力,各个精神抖擞,只见将军缓缓从高台下去,走到了士兵中,眼神并没有早间时的冷峻,多了些和蔼,突然,将军停下了脚步,站在一个士兵面前,述说着什么,不一会儿,将军拿过士兵手中的长枪,亲自操弄了一番,看的周围士兵连连喝彩,此时的将军说道:“大明的健儿们,你们要牢记,平常严格要求自己操练,是为了战时少流血,你们身兼重任,光复大明,需我等同心协力”,士兵们深受感动,齐声大呼:“必胜,必胜,必胜”。突然,一名差官急冲冲赶来,见他来不及作揖,慌忙呈上一封紧急书信,口中喊出:“大将军,清军南下了,事态紧急,孙将军等在议事厅等候李将军,速去”,李定国望望远方,轻声说道:“知道了,你先回去,我随后就到”。
来到议事厅的李定国,看到孙可望、刘文秀与艾能奇等一干将领都在,便双手作揖了一番,彼此之间含蓄一下,便开始了讨论。期间孙可望说道:“此次清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另一路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宾)进攻川南,实为夹击我大西军之策,如不早做打算,则有覆灭之危”,但见众人面露焦色,此时李定国拍桌而起,说道:“诸将莫慌,清军虽来势汹汹,但为长途奔袭,我等为以逸待劳,只要我们操作得到,亦有战胜之机”,后面李定国继续补充道:“既然清军是想合围我们大西军的后方基地,那我们不如出兵湖广,大清廷一个措手不及,让其不得顾其左右,方有一胜之机”,众人认为可行,决定大西军也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而孙可望则留守滇黔,防备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