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拙汗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萨珊波斯(今伊朗一带)人安拙汗所率5000军队入唐,太宗诏维州(今四川茂县)安置,授以刺史、拜左武卫将军,累授左卫大将军,右监门大将军,封定襄郡公。这只是成规模入华的记载,事实上,民间的商贸的往来更早,如素以兴贩贸易为业、持多种信仰(主要是拜火教、摩尼教、景教等)的中亚诸国胡人、萨珊波斯人等早已开始在华侨居或留居,史书中称他们为“西域胡人”、“胡商”、“蕃客”等。
业阿福尔
755至763年,安史之乱期间,即安禄山、史志明谋叛,唐肃宗因兵力不足,阻挡无效,为保江山,借大食兵平定叛乱,哈里发“派遣了一支由熟练骑射,勇敢善战的大食人(包括西域诸多民族)组成的军队,在业阿福尔的率领下前往中国,随后,又发生了史恩明叛乱,这些大食兵助唐平定了两次叛乱后,恢复了肃宗皇帝的王位
伊萨.伊本.艾比.舒克尔
1263年忽必烈敕令设建回回星历司和回回医药司,由爱薛回回掌管该二司,该回回全名为:伊萨.伊本.艾比.舒克尔(原叙利亚回回人),随后又创立京师回回医药院,由他的妻子萨剌主持。回回医学中的重要医著有:《回回药方》为回族医药学大型综合性典籍,作者不明;《海药本草》,作者为唐末五代时的李珣。祖籍波斯,又名李波斯;《饮膳正要》,此书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成书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作者忽思慧;《瑞竹堂经验方》,明代中叶所著,作者不详。
陈垣氏说:“回回入中国者,多以卖药为业,其俗至今尚存。”回民多精通医术,有很多是专门来中国行医的。行医而见于记载者,五代时有李珣、李玹,元末明初有丁鹤年,均“深通导引方药之说”。李珣的《海药草木》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陈垣氏称东师图书馆善本室有《回回药方》三十六卷,钱大昕《补元史·芸文志》中,有《萨德弥实瑞竹堂经验方》十五卷(见《元西域人华化考》下卷。
元朝在太医院下设有三个回回医药机构,一个是广惠司,另两个分别是大都回回药物院和上都回回药物院。在这些机构里工作的回回达数百人之所。《元史·百官志》中记:“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合剂”,“大都、上都回回药物院二,秩以五品,掌回回药事”。明清两代亦皆有回回太医院。元氏问世的《回回药方》现尚残存四卷,于北京图书馆中。这部医书在历史上,对于丰富中国医药学,保障人民的身体 健康,促进中外医学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1989年全国医界著名学者召开《回回药方》研讨会,充分肯定了这部医书在医学界的价值。
扎马鲁丁--天文台创造者
1271年,在扎马鲁丁(波斯回回)的主持下,元朝政府正式在内蒙古正蓝旗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回回司天台,扎马鲁丁为台长,由他督造的七件仪象,(其中的地球仪早在1267年即由扎马鲁丁首次发明并制成)。通过运用科学的天文仪器观测天象,编制回回历。扎马鲁丁及其回族天文学家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中国研究天文学的中心,天文学方面的工作和成就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80年又设立更强大的回回司天监,任务除了“量天测地”又增加了编制回回历法。元代回回司天监的设立一直延续到明末。
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火炮制造者
1272年11月,由回回炮匠阿老瓦丁及弟子亦思马因,研制的回回炮试射成功,此炮射程远、威力巨大。此外,先后又有回族兵器制造家发明和引进了"火铳"、"镔铁刀(镔铁:大马士革钢)"等。
亦黑迭尔丁---北京城设计营建者
1276年,著名回回建筑师亦黑迭尔丁设计和组织营造元大都(今北京城),亦黑迭尔丁率众精心测量勘探,既吸取国外先进的建筑技术,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机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设计建造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建筑先进水平相融合的元朝都城和宫殿。与1293年建成。
马沙亦黑
马沙亦黑是马德鲁丁(史载来自撒马尔罕)的长子,出身于回回天文世家,曾在回回钦天监中工作,也是在明初来到中国的回回天文学家之一。最初在回回钦天监工作,回回钦天监废除后,马沙亦黑跟随成祖北迁,继续在钦天监中工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前后,朱元璋命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人会同中国学者吴伯宗、李褕对一批回回天文著作进行翻译,编成一部汉文的回回天文表,这部天文表被称为《回回历法》。《回回历法》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科学含量最高的一部伊斯兰天文学著作。
明太祖朱元璋对回回历法很重视,曾言:“西域推测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又中国所无”,故在钦天监里设有回回历专科,命回回天文学大师马沙亦黑制浑天仪,以正前代得失。马沙亦黑、马哈麻兄弟俩会同翰林李翀、吴伯宗等人一起翻译了元大都“回回秘藏之书数十百册”。由于他们的努力,明朝从官方到民间对回回历法有了全面、整体的认识。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回回历并入《大统历》参用,使用时间长达270多年。
2011年6月国家图书馆出版《回回历法》。此次影印明洪武十六年内府刻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胡大海
胡大海(?—1362年),字通甫,祖籍波斯,其祖先随蒙古军来华。泗州虹县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元朝末年,从朱元璋起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胡大海率兵将杨完者打败,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等归降。任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守浙江金华。虽是文盲,但是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胡大海军纪严明,不妄*人,不掠妇女。
至元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命枢密院判事耿再成、参军胡大海率兵取处州。
至元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七日,部将蒋英邀请胡大海前往八咏楼,视察士卒演习,大海不疑有他,欣然前往,未上马时,有苗将钟矮子跪于马前称“蒋英欲*我!”胡大海未及回答,即被蒋英以铁锤打死,次子胡关住同时被*,耿再成亦死。朱元璋取杭州之后,*死蒋英,血祭胡大海,朱元璋作文以祭,特赠光禄大夫,追填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明朝建立后,特赠光禄大夫,追封越国公,谥武庄。
中文名--胡大海
别 名--胡通甫
出生地--泗州虹县
逝世日期--1362年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从取婺州、诸暨、处州等地
官 职--右翼统军元帅
追 赠--光禄大夫
追 封--越国公
丁德兴
丁德兴(1327—1366) 元末定远(今属安徽)人。初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参加朱元璋军,称“黑丁”。元末百姓名其曰:皂袍将丁德兴,威名四海。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分兵略溧水、淋阳,擒陈兆先。下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进管军总管。克金坛、广德诸地,擢左翼元帅。又取徽南诸州,破宜兴,论功授凤翔卫指挥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从征陈友谅,大距鄱阳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阳)诸郡。后与徐达讨张士诚,卒于军团。洪武帝称其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虎将”。死于军中。赠都指挥使。洪武元年追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2]。
中文名--丁德兴
别 名--黑丁
民 族--回族
出生地--安徽定远
出生日期--1327年
逝世日期--1366年
职 业--济国公
主要成就--明朝开国功臣
丁德兴后裔聚居山东青州,藏有《益都丁氏族谱》,记载丁德兴祖先由鲁穆国而来。
华云龙
华云龙(1332年-1374年),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大将。元末聚众起兵,后率众归附朱元璋。洪武七年(1374年)以擅用故元宫中物,被召南还,死于途中。二十三年被追论为胡惟庸同党,除爵,后朱元璋让其子华中接替其侯爵位,为淮安侯。
中文名--华云龙
国 籍--明朝
民 族--回族
出生日期--1332年
逝世日期--1374年
职 业--明朝开国大将
籍 贯--定远(今属安徽)
官 职--都督同知、燕王左相
爵 位--淮安侯
人物生平
从渡江,破采石,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克镇江。参加攻灭陈友谅、张士诚诸役。又从徐达攻克大都(今北京),留守北方,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官至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封淮安侯。
元末时,因天下大乱,聚众居韭山。从朱元璋起兵,克滁州,为千夫长;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市),克镇江,迁总管。后攻拔广德,战旧馆,擒汤元帅,进左副元帅。陈友谅袭攻应天(今南京市),他捣其中间于龙江、南昌、吉安。援安丰,战鄱阳湖,平武昌。累功至豹韬指挥使。又从徐达破平江,灭张士诚。旋从大军北征,徇下山东郡县,继与大将军徐达会师通州,进克元大都(今北京市),擢大都督府佥事,总六卫兵,留守北平,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逾年,进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
洪武三年(1370年),论功封淮安侯。建燕王府。增筑北平城,皆其经营。七年,因据元相脱脱第宅,僭用故元宫中物,召还。卒于赴京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