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新临终遗言,诸葛亮临死前三大征兆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16 19:00:21

《三国志》: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以上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兵出武功山后,他给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的一封家书。这一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举倾国之兵,第五次北伐,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征战。由于诸葛亮死于这一年,一共19个字的家书,就是诸他的遗言了,大意为:我的独子诸葛瞻已经八岁了,非常聪慧,少年有成,恐怕不能担当拯救国家的重任。

诸葛亮最新临终遗言,诸葛亮临死前三大征兆(1)

他还害怕诸葛瞻强行担当重任,不但不能力挽狂澜,还可能因此家破人亡,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结果一语成谶,诸葛亮准确预测出了儿子诸葛瞻及孙子诸葛尚的悲惨结局。诸葛亮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他深知自己的独子诸葛瞻“华而不实”,难以担当重任。

首先,诸葛亮老年得子,还是独子,难免溺爱。

公元227年,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刚刚出生,这一年,他46岁,是老来得子。古代人结婚早,不到20岁就结婚生子,其他人,像诸葛亮这么大岁数的,连孙子都抱上了,而诸葛亮的儿子才刚刚出生。一个人老来得子,难免会溺爱孩子,睿智如诸葛亮,也不例外。因此,诸葛瞻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出生后,诸葛亮和夫人黄月英百般疼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诸葛亮最新临终遗言,诸葛亮临死前三大征兆(2)

其次,诸葛亮深知自己已经老去,不能亲自培养自己的独子诸葛瞻了。

公元227年,诸葛瞻才呱呱坠地,而诸葛亮此时正在汉中筹备伐魏事宜。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8年,诸葛亮就开始第一次伐魏了。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短短的六年,诸葛亮不是在前线打战,就是在后方筹备军用物资,处理日常事务。

因此,诸葛亮作为一国丞相,日理万机,还得征战,是很忙的。他有时候忙得半年回不了一次家。在公元234年,诸葛瞻才7周岁,什么事情都不懂,诸葛亮想培养,也没办法教啊。如果再过几年,诸葛瞻到了十几岁,就可以跟着诸葛亮到达前线,跟随诸葛亮学习带兵打战了。

诸葛亮最新临终遗言,诸葛亮临死前三大征兆(3)

如诸葛亮在早年无子时,他的兄长诸葛瑾曾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他,继承诸葛亮的衣钵。刚见到诸葛乔时,诸葛亮欣喜若狂,将其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诸葛亮任命诸葛乔为驸马都尉,让他跟着自己到汉中,基层锻炼。诸葛乔不负众望,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一同参加运输粮草等艰苦的工作。

可以这么说,诸葛乔深得诸葛亮真传,不出意料,诸葛乔就是诸葛亮百年之后的继任者。时运不济,诸葛乔于公元228年去世,年仅25岁,他英年早逝,死在了诸葛亮的前面。诸葛亮伤痛欲绝。因此,诸葛亮在养子诸葛乔去世后,就想培养自己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可是他太小了,而诸葛亮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亲自培养了。

诸葛亮最新临终遗言,诸葛亮临死前三大征兆(4)

最后,诸葛亮深知在自己死后,儿子诸葛瞻靠着自己在蜀汉的影响力,难免华而不实。

白帝城刘备将刘禅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并让刘禅称呼诸葛亮为“相父”。这时,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势滔天,是蜀汉真正的掌权者。同时,诸葛亮治理蜀汉,颇有政绩,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好政策,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因此,无论是蜀汉的老百姓,还是当官的,提起诸葛亮,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在诸葛亮死后,诸葛瞻继承诸葛亮的武乡侯爵位,后长大成人,就可以出仕了。蜀汉的官员们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势必会优待诸葛瞻,给予方便之门。

事实正如诸葛亮想的那样,延熙六年(243年),17岁的诸葛瞻,娶刘禅的女儿为妻,被刘禅任命为骑都尉。这时,诸葛瞻不但是前丞相诸葛亮独子,同时还是皇帝的乘龙快婿,是标准的皇亲国戚了。过了一年,诸葛瞻成年了,先后担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等官职。由于诸葛亮在蜀汉太深入人心了,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创立者刘备和现任皇帝刘禅。

诸葛亮最新临终遗言,诸葛亮临死前三大征兆(5)

因此,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策时,无论是不是诸葛瞻提议倡导的,老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侯所倡导的。”而诸葛瞻听到后,心里美滋滋的,以为自己有很大的能耐。实际上,诸葛瞻的能力受到过分渲染,已经有些名过其实了。这一点很好理解,一个出生非常优越的孩子,常常受到周围人们的赞扬,慢慢就飘了,自以为自己能够拯救天下,导致眼高手低。相关记载如下: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诸葛亮最新临终遗言,诸葛亮临死前三大征兆(6)

结语

诸葛亮在公元234年人生中最后的一年中,知道自己大限已到,没有时间培养儿子诸葛瞻了。因此他给自己的独子留下了一封家书《诫子书》,大意为劝谏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要修生养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一个合格的国家栋梁。同时,他还给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写了一封家书,仅仅19个字,尤其是最后5个字“恐不为重器耳”,深深表达了自己对儿子诸葛瞻的担忧。

没想到,诸葛瞻及其长子诸葛尚的惨死结局还是被诸葛亮预测准了。诸葛瞻在绵竹没有采纳尚书郎黄崇的抢占险要地势的策略,导致邓艾大军进入平原,陷入被动。他在临死之前,不自我反思,却怪自己“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实际上,诸葛瞻遇到大事情犹豫不决,绵竹之战惨败,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还有张飞之孙张遵等人战死。蜀汉也因此亡国。

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三国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