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鲜卑,唐朝鲜卑长相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23 11:41:12

唐朝后期鲜卑,唐朝鲜卑长相(1)

▲北魏 司马金龙墓俑阵

大同市博物馆藏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异军突起,大破东胡、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各部,最终一统草原。强盛一时的东胡被击败后,随即分裂,其中一个部落逃到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北段的噶仙洞),以山为名,自称为鲜卑人。

冒顿单于恐怕不会想到,此时的鲜卑人虽然实力孱弱,甚至需要不断迁徙来求存,但在两三百年后,他们就成功翻身,并配合东汉大破北匈奴,使其不得不远遁欧洲。“漠南地空”后,鲜卑大人檀石槐趁势崛起,统一鲜卑各部,“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奠定了鲜卑族日后的崛起。

及至十六国北朝时期,鲜卑各部争相崛起,并在中原地区相继建立了五燕、西秦、南凉、拓跋魏、北周等多个政权,做到了冒顿单于未能做到的事。强盛者如北魏,曾一统北方,与南朝刘宋鼎立对峙。

唐朝后期鲜卑,唐朝鲜卑长相(2)

▲拓跋鲜卑旧墟石室石刻拓片

来源/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然而,鲜卑族也只是昙花一现。隋唐以降,昔日强盛一时的鲜卑人也已“销声匿迹”,鲜少出现在古史记载中。这么多鲜卑人,到底都去哪儿了呢?

汉化是鲜卑统治者的主动要求

鲜卑自进入中原以来,与汉民族的交融不断加深。檀石槐去世后,鲜卑部落联盟四分五裂,以慕容氏为代表的部分鲜卑部落倒向东汉,成为后者在草原上的“雇佣兵”。曹魏初年,鲜卑大人莫护跋“率其诸部入居辽西”,至魏明帝曹叡时,他跟随司马懿大破辽东公孙氏,获封率义王。

司马懿平定辽东后,屠戮公孙氏及其党羽,“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之”,造成了辽东地区的“汉人真空”。此后数年间,鲜卑慕容氏、段氏及其他地方势力不断入居此地,莫护跋之子慕容木延还曾随毌丘俭大破高句丽,受封左贤王。此后,慕容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在经济生产、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多个方面都有明显改变。

慕容廆在位时,“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慕容氏在入居塞内后转变了生产方式,可见它受中原文明影响之深。不仅如此,慕容氏还以中原正统为荣。《晋书》称慕容氏为“有熊氏苗裔”,《十六国春秋》则称其先祖为“高辛氏之子”。有熊氏与高辛氏(即帝喾)是华夏正统源头,慕容氏编造此等出身,显然是为了拉近汉人对其的认同感,以便于交融。这个事实,也能解释小说《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为何会有四大汉人家将追随的疑问。

慕容氏对汉文化的亲近,使它愈发强大。永嘉之乱后,大多数衣冠士族选择南渡,但仍有一些大族与流民留守在北方。当时,慕容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所以不少汉人都愿意前来投奔,“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在此基础上,慕容廆之子慕容皝才能成功建立政权,并舍弃昔日左贤王、单于之名号,自立为燕王。

唐朝后期鲜卑,唐朝鲜卑长相(3)

▲鸭形玻璃器 北燕

慕容氏的汉化还只是牛刀小试,拓跋魏的两次南迁及其汉化才是鲜卑汉化的重头戏。拓跋珪建立北魏后,曾大规模推行屯田,并任用汉人谋士,但由于两种文明之间的天然对立,北魏初期的汉化进程十分缓慢;冯太后、孝文帝拓跋宏执政时,为促进鲜卑各部的融合,下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也不允许随意买卖汉人为奴婢。后来,又以“外示南讨,意在谋迁”的方式成功将都城迁到洛阳。

在这之后,孝文帝又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他颁行均田令,制定租调法,又下诏禁穿胡服、禁用鲜卑语(指官方场合)、改鲜卑复姓为单姓等。当时的八大贵族:拓跋皇室改为元氏、独孤氏改姓刘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赖氏改姓贺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勿忸氏改姓于氏、纥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虽然使北魏的经济、文化得以快速发展,但也加深了六镇鲜卑与洛阳鲜卑的隔阂。北魏末期,六镇起义失败后,代郡和六镇鲜卑大规模南下,北魏也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并分别被北齐、北周所取代。尽管北齐、北周都曾恢复朝着鲜卑化的方向发展,但一些学者认为:“北周虽然表面上恢复鲜卑旧俗,但实则继续深入汉化,终于国势渐强,灭掉了十分推崇鲜卑文化、坚持推行鲜卑化的北齐。”简言之,汉化再次取得胜利。

在北周到杨隋过渡之际,拓跋鲜卑的汉化最终完成。杨坚掌权后,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于是,在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纷纷恢复汉姓,如普六茹坚改为杨坚、大野渊改为李渊。彼时,无论是鲜卑化的汉人,亦或是汉化的鲜卑人,皆以汉人身份自居。

唐朝后期鲜卑,唐朝鲜卑长相(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