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科目,古代科举各级别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6-18 14:29:18

古代科举科目,古代科举各级别(1)

昨日,高考顺利结束,历经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奋笔疾书,书写青春的答案,为人生开启新的篇章。

作为古代的“高考”,曾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度,也为寒门学子步入仕途,打开了一扇人生的机遇之门。

古代“高考”程序复杂

古代科举考试规矩很多,而且程序相当复杂,“科举”意为分科取士,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自隋唐诞生以后延续至晚清,时间长达千年之久。在科举制度下,考试是关键,只要考得好,就有可能获得朝廷官职。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科举真正成为一个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古代科举科目,古代科举各级别(2)

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很多,而且相当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殿试。其中,乡试是指每三年一次的地方考试,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从形式来看,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殿试第一名的称状元。

古代科举考试需要学习的科目也很多,主要有书、诗、论、赋一共四科,即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据统计,考生们除了要熟读背诵《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以及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由之可见,如同现在的高考一样,古代学子们历经层层选拔的“高考”之路也是异常艰辛。

考院见证古代“高考”

古代的学校是与科举制度密不可分的,随着科举制度的迭代更新,到清代的时候,在京师有国学,也称国子监,在地方有府、州、县学等,还有就是各地数量庞大的书院。

古代科举科目,古代科举各级别(3)

距今已有100多年的陕西蒲城清代考院,是陕西省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科举考试场馆,也是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童生考试场所,作为清代科举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考院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代考院博物馆即将在南院展出的明清科举考试文物展,以明清“1300年——中国古代进士的练成之路”为主题,分别通过书院和教材、考场和考卷、夹带和作弊、寒门和龙门四个单元,将古代读书人从童生到进士——这条走了1300年的科场跋涉路做了生动描述。

透过展览展出的古代书院各种科目的考题、考试日程、生员的习作和褒贬分明的批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古代学子们在书院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那一张张习作也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学子们正在青灯黄卷下奋笔提书的身影······

如今,见证了千千万万学子寒窗苦读艰辛历程的清代考院,已成为教育后代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肩负着宣传、教育、传承历史、传播文明等重要职能。

科举考官选拔严格

“学而优则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形式选拔官吏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绵延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为世界文明史做出了巨大贡献。科举考试是如何选拔考官呢?

古代科举科目,古代科举各级别(4)

为了防止官员们徇私舞弊,清政府从人选、委派方法和对官员的要求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主持乡试的官员,称为主考。主考分正主考和副主考,由皇帝亲自选派。

清代对主考官有着严格的防范措施。顺治二年《题差乡试主考官日期事例》中规定,每科乡试之年,礼部将赴任各省的乡试主考,根据路途的远近,先后疏名上请。

主考官赴任时,不许携带家眷,不许辞客,不许携带过多的随从,只要一进入主考省境,抵达居所后即封住馆门,防止弊端。而且,考官途中如果发现暗通关节,被查出后也会受到严厉处罚。(赵建兰/文 蒲城清代考院/图)

来源:文物陕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编辑:唐双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