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八 释迦诞生像
响铜是一种铜、铅、锡的合金。明朝前期藏传佛教金铜造像有在南京和北京制作的“永乐利玛佛像”,其所用的材料是黄白色的响铜,响铜的颜色近似于象牙色,黄色不明显。
红铜的颜色相对较黑,一般都要鎏金,黄铜颜色黄亮,接近于金色,不一定要鎏金。藏传佛像鎏金后还要贴金,隔几年都要贴一次,所以脸有时显得浮肿。泥金、镶嵌工艺多见于藏传佛像,汉传佛像较少见。明代的鎏金金色偏暗,呈橘黄色,鎏金较厚,经常有脱落,清代的鎏金金色偏冷,呈柠檬黄色,鎏金较薄,脱落的现象比较少。现代的仿品鎏金往往用化学金,化学金金色偏黄亮,呈青色,这一点在鉴定金铜佛像时必须严加注意。
图九 雪山大士像
明清时期金铜佛像的铸造方法:主要为失蜡法,即先用蜡制作模 ,然后在蜡模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特别调制的泥衣,在底部预留出蜡液出口,晾至半干后用火烘干,当外形烧硬时,里面的蜡像溶化掉,再向泥范中浇铸熔化好的铜液,冷却后打碎泥壳,清除铜像内部的填充物,铜像基本成型。小型像一次可浇铸完成,大型像的头部、躯干、手臂、台座等,一般都各自分别浇铸,再拼合而成,然后进行后期细部加工,如充填表面气孔,打磨毛刺,镂刻等。
图十 四臂观音像
我们可以从制作工艺上鉴定佛像。古代的金铜佛像用失蜡法铸造,佛像的内壁粗糙不平,现代的仿品往往用塑胶翻模法,内壁光滑柔软,如蜡痕。真品的内壁往往还会有几个支撑模具的支钉,仿品大都是后期故意做上去的,能用手剥下来。真品的器壁厚薄均匀,仿品往往厚薄不一。很多仿品还采用现代翻砂工艺制作佛像,但在内壁总会留下翻砂的石英砂,只要看到有亮晶晶的石英砂粘在内壁,即可断定是现代仿品。佛像制作时后期加工这一道工序很重要,古人在细部处理上很讲究,五官、手脚等处理很到位,使人百看不厌,颇可玩味,也体现了其工艺价值所在。
图十一 绿度母
三明清金铜佛造像的艺术特征和鉴定要点自7世纪中叶,佛教从中原和印度分两路传入西藏至今,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岁月里,既经历了同藏族原有本教的斗争和融合,也经历了自身内部教派的分化和消长,形成具有独特思想体系的藏传佛教。13世纪后,藏传佛教相继得到元、明、清三代朝廷的重视和扶植。自明代起汉传佛教逐渐衰退,并向儒学靠拢,密宗已经失传,以禅宗为主。若你手上有珍品藏品困于出手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壹捌捌贰、肆贰柒贰、肆柒贰,不成交无前期费用。藏传佛教经过宗喀巴(图十六) 的改革,面貌一新,他建立的格鲁派(黄教),迅速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中央政权重视藏传佛教,建立三大法王体制,敕封各派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