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晚清政府昏庸腐败,葬送了中国几千年对西方的优势,但晚清政府却有一批虽迂腐但对清王朝忠心耿耿以为己任的名臣忠臣,他们的作为虽未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但仍旧为后世所称颂为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他们中最优秀的代表就是洋务派,而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
张之洞一生最大的作为不是官居高位,而是他领导的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主张发展军事重工业,主持开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有“钢铁大王”的美誉。除此之外,张之洞十分重视教育,主持创办了自强学堂、农务学堂、三江师范学堂等学府,而以上三校便是今天的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南京大学,由此可见张学士之远见卓识。张之洞英明一生公忠体国,廉政无私,实是后世之表。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清廷以袁世凯患“足疾”为名,让他回河南养兵。六月,张之洞病重。八月二十一日(1909年10月4日),奏请开去各项差缺, 同日在白米斜街寓所(今北京西城区什刹海湖畔白米斜街11号院)去世,葬在河北南皮县双庙村张氏坟场。八月二十三日(10月6日),清廷谥以“文襄”。
时间来到1966年秋的某天,以学生为主的红卫兵造反派,扛旗打锣来到墓地,先将张之洞墓碑拉倒,然后开始掘墓。两个多月之后,一个消息在南皮传开——张之洞的尸体不见了。然而,当时忙于“农业建设”和“阶级斗争”的人们,却渐渐地将这件事淡忘了。1978年之后,许多历史记忆开始复苏。随着研究的深入,洋务运动又在学者的争论中发生了一次形象转换。这一次,洋务派被认为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而张之洞则成为了南皮这个欠发达县的“文化名片”。1993年春,南皮县政府在张之洞墓地上重新堆了坟。张之洞逝世84周年,南皮举行了大型公祭活动,著名心理学家、张之洞的孙女张厚粲也在被邀请之列。让人感到尴尬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公祭活动,修建起的却是一座空坟。
2007年6月9日凌晨6点,在张之洞原来坟墓的附近找到两具并列而卧的遗骨,男性遗骨在左,女性在右。研究会鉴定认为:“经测量,遗骨与史载张之洞身材一致,而且张之洞墓附近方圆几十米内没有其他坟墓,基本肯定是张之洞遗骨。”
2008年10月4日,在逝世近100年后,张之洞和夫人尸骨,被移至他们最初入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