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仕途坎坷,遭时人质疑,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他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
旁人口中的虚伪浅薄是他,
诗歌成就极高也是他,
千年后因“非主流诗人”上热搜的还是他,
李商隐究竟经历了哪些事,
成就了他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
世路方坎坷,仍立凌云志
永忆江湖悲白发,欲回天地如扁舟。
——《安定城楼》
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三岁离乡漂泊,十岁丧父归家,李商隐以悲惨为基调的人生仿佛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埋下伏笔。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李商隐作为家中长子,常常“抄书舂米”以补贴家用。回乡后,李商隐在堂叔的教导下熟读儒家经典和史部书籍,从此,“读书入仕,兼济天下”便成为他历经磨难仍不灭的理想。
曾任宰相的令狐楚极为爱才,他不仅让李商隐与儿子令狐绹一同读书,还将当时官场通用的骈文写作方法传授给李商隐,成为李商隐人生难得的暖意。
与此同时,李商隐在东都还认识了白居易,两人十分投缘,结成忘年交。
曾有流传白居易调侃来生想做李商隐的儿子,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可见白居易对李商隐文采的认可度。
时运多不济,险步入殊途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初识笋呈座中》
唐代科举讲究门第,出身普通的李商隐多年名落孙山,自命不凡的他将结果归咎于当时的考官,以“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抒发内心的不满。
太和九年,发生了一件动朝廷根基的大事——甘露之变,许多重要大臣被*,牵连一千余人,李商隐对此写下《有感二首》,视野也从对自身前途的不平转移到对唐朝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