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战役后,邓公特批杜义德将军携枪为父报仇,可叹英雄情长。
1947年,挺进大别山战役胜利在即。
每一位战士的脸上都带着欢欣的微笑,大家都为此次战役的壮举感到骄傲和自豪。
只有杜义德,在一开始的欢欣后却终日沉默,日益消沉。
终于有一天,他推开邓公的房门,仿佛痛下决心一般地吼道:“请求司令员准许我回乡报仇!”
在邓公惊讶的询问下,事情的原委才浮出水面。
没想到,面对报私仇的杜义德,*非但不拦着,还特批了机枪给他。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少年的血海深仇杜义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
1912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的一个小村庄中。从小在大地主的压迫下受侮辱,一家人过得苦不堪言。
为了维持家用,杜义德在年仅十五岁的年纪去武汉当了学徒。
在受尽欺负,看到身边麻木不仁的百姓之后,他每天夜里在阴暗破败的房子里睁着眼睛想,为什么生活这么痛苦,为什么这一切要百姓承担,为什么没有救救百姓的路。
在这样想法的驱使下,他开始白天做工,晚上去李先念哪里听讲《共产党宣言》。
往年的生活教会了他逆来顺受与认命,再不服也只能在夜里默默消化。但是他从不知,世上居然还有一条路,只要秉持信念,只要坚持到底,抗争到底,就能获得重生。
仿佛拨云见日,这一刻,杜义德明白,这是一条救世的路!
1928年,杜义德正式加入革命,之后为了响应革命浪潮,带领当地百姓打地主斗豪强,不久就带领赤卫队加入红军,编入红11军34师,担任第四大队队长。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过去的“地主老爷”们不能忍受到嘴边的肥肉飞了,亦不能忍受败在过去予取予求的“贱民”手下。
当时正逢蒋介石为了政权争夺,撕毁同盟条约,对共产党开始疯狂清缴,革命浪潮陷入低谷。
这些地主劣绅们瞅准空隙,组成“地主还乡团”勾结蒋介石政府,妄图模仿红军的走基层路径攻子之盾。
为了躲避并反击埋伏的国民党军队与地主还乡团的伏击,杜义德骁勇善战,次次都能痛击对手。多次领教其厉害之后,地主们想了一个更阴损的法子。
为了保护家人,杜义德刻意不与家人来往,因离家太久,村里也没多少人知道杜家的这个儿子究竟长什么样子。
杜父对外也只称儿子失踪了。往往杜义德想给家里送些东西,也只能挖个地道趁夜悄悄送到家中。
只是,却瞒不过一些老地主。
他们猜测杜义德就是杜家那个失踪的儿子,就把杜父抓起来严刑逼问杜义德的去向。
杜父咬紧牙关拒不说话,开口就是对这些地主的谩骂。
眼看着问不出什么,这些人将杜父残忍的*害,剧痛之下,杜父声嘶力竭的叫喊到:“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活够了。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儿子一定会为我报仇的!”
语毕,这位受尽欺凌却仍存风骨的老人撒手人寰。
听到这个消息的杜义德此时正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营长作战。他愣了半晌,知道这是敌人的诡计,便装作不在意一般不予理会。
谁又知转过身的他眼眶赤红,紧咬着后槽牙,暗暗发下毒誓,革命胜利之后,必为父报仇!
从此,这个爽朗骁勇的小伙子变了。骁勇依旧,勇猛依旧,只是变得更加沉默,对敌更加狠厉。
普通一兵到副校长1931年到1933年之间,杜义德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逐渐上升为红军89师、91师等多个师级部队的政治委员。
张国焘十分看重杜义德,评价他文可当政委,武可上阵*敌。
之后在一次战役中,杜义德着急部队长时间耗战,情急之下跳出战壕迎头迎敌,可子弹无眼,敌军的一枚子弹击中杜义德的胸口,造成贯穿伤,离心脏只有仅仅几毫米。张国焘得知此事后,严厉命令卫生部长苏井观;“务必要将杜义德救活,救不活的话,我枪毙你!”
杜义德晚年回忆起这次生死线上徘徊的经历,笑着称之为“光荣疤”,还说:“由于当时没有麻药,医生只好用一条盐水泡过的纱布穿进伤口,然后拉来拉去,给伤口消毒......”
现代人真的很难想象在那样恶劣的医疗条件下,居然有人能挺过那样的痛苦,属实令人钦佩。
之后杜义德一直活跃在战场上,虽不善用战术兵法,却是勇猛异常。而这样毫无私心的杜义德,注定会被伯乐所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