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杜义德在此战中功不可没。能将司令员与政委的工作一手抓,还能打胜仗,这可是真正的稀缺能力。
之后杜义德的这支部队被收编如刘邓大军的第六纵队,杜义德任六纵队长。
挺进大别山战役时,杜义德率领六纵打出了极高的水准。
“坚决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坚决消灭敌人。”这是杜义德的口头禅,亦是他打仗秉承的一贯作风。
由此被战士们戏称为“杜坚决”。
这位杜坚决的能力上限并没有止步在此。
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和中共中央军委立即制定了外围攻击作战方针。其中,出击中原、进军大别山即是这一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央军委在制定进军中原战略部署后,那么,由哪支部队打前锋呢?
1947年春,契机到了。
刘邓大军北渡黄河后,蒋介石认为已将解放军驱过黄河,于是,建立了一条“黄河防线”,再将原专门用于对付刘邓大军的王敬久部队调用于山东战场。
国民党这种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类似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防钳形攻势,此种不伦不类的战术,正中刘邓大军的下怀,从此由守转攻,扭转战役局势。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5月4日,中央军委改变计划,决定由刘伯承、*率晋冀鲁豫*军独立经营中原,并提出出大别山的可能。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刘伯承、*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这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
同时,杜义德所在部队的第六纵队当之无愧的成了前锋部队。
杜义德擅长闪击战,在此次战役中他将闪击战打出了新水平,打出了典范。他所带领的中野六纵,连*都评价;“六纵就是能打!”
英雄的出世仿佛自带磨练与考验。
杜义德带领的第六纵队在挺进大别山战役中遭到的前所未有的困境。
杜义德带领人数少,敌方火力极其迅猛,后面临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腹背受敌的局面。
黄河,渡还是不渡?
恰巧此时,刘邓的援军到达冀南,在刘邓指挥下,杜义德决定拼死一搏。
他轻装上阵、与敌人反复肉搏,硬生生地*出一条血路,掩护刘邓大军顺利前进。
在此之后,他更是七战七胜,立下彪炳战功。古有关云长过三关斩六将,今有杜义德七战七胜,英雄不外如是。
可在杜义德正值战功彪炳,只要继续打仗,就能建立不世功业之时,杜义德却退下风头,向*提出要归乡。
回乡报仇“都是我,都是我害了爹娘弟妹!”一向铁骨铮铮的汉子,枪林弹雨毫不眨眼,满身疮痍决不退缩,对人严厉对己严苛的杜义德,佝偻在*的办公屋哭得像个孩子。
*得知原委,边叹气边拍着杜义德的肩膀。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沉默严厉,甚至有些恣意的部下竟然有如此沉重的思想枷锁。
*明白,这件事如果不解决,将永远成为束缚杜义德的牢笼,他每走一步,都会觉得自己走在家人的尸骨之上。他沉吟片刻,问:“那你想怎么报仇?”
杜义德垂下头,胳膊撑在膝盖上,沉默良久道:“我想带着枪回去,把他们*了。”
*站起身,看了他一会儿,缓缓说:“行啊,你还可以带着机枪和战士,你们一起回去。”杜义德猛地抬起头,不可置信的看着*。
原本他说这话也只是带着气愤地宣泄,已经做好了被指导员痛骂一顿的准备。可万万没想到,指导员竟然支持他这么做。
杜义德反而有些嗫嚅:“指导员.....我......”*打断他:“我明白你的意思,有些事,有些人必须由你亲自出马,才能消除你的困境,不是吗?”*的话仿佛带着力量与不动声色地鼓舞。杜义德心里无比感动,站起身大声道;“是。”眼泪随着话语夺眶而出。
他转身离开。“等等!”杜义德停住脚步转身。“冤有头债有主,一定,一定不要伤及无辜,明白吗?”*坐在木头椅子上,静静地看着他,缓慢而清晰地说道。
“是!”杜义德敬礼离开。
路上长途跋涉,凄风苦雨,杜义德地心反而更加清晰坚定。
就这样,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然后,就是好几天的清洗。
曾经不可一世的,如今苟且偷生的;曾经鱼肉乡里的,如今还能夹缝中求生的;曾经,曾经虐*亲人的,如今还能,还能金银无数,良田万顷的。
都,该,死。
杜义德不知道这几天是怎么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他觉得时间好短,却又觉得时间好长。
百余发子弹,枪枪中人头。都是他亲手打出的。
在战士们痛快地给乡亲们分田地分钱财时,他一个人默默地走到村庄外的高坡上,这是儿时父亲总是带他来的地方。他记得父亲抱着他,对他说:“你看,太阳升起来了。”那是他对于童年不多的回忆。
杜义德捂着脸,慢慢地坐在山坡上。
是啊,太阳升起来了,你们去哪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