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周的始祖神,史书上有不少记载,但读下来却让人脑袋发晕,原因在于已有文献记载比较混乱。
《史记》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礼记》记载:“殷人帝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商汤)。”《国语》记载:“商人帝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大荒南经》记载:“帝俊妻娥皇(史记记载帝舜妻子娥皇女英),生此三身之国。”
显然,如果以上记载都正确的话,那么帝舜、帝喾、帝俊三人一体,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三个名称,商周的始祖神是同一人,或帝舜、或帝喾、或帝俊。但问题在于:如果只是一个人,为何会有三个名称?又为何商周的始祖神会是同一人?随着甲骨文研究的逐渐深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原来里面充满了权谋计算。
商朝始祖神:夒或俊根据甲骨文中的“高祖夒”记载,商朝始祖神很快就被破解了出来,就是夒(náo),这个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又被写着为夔。
甲骨文中的夒写法较多(见下图),应该是一个象形字,似猴之形,或鸟首人(猴)身之形,结构简洁。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夔,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从页、巳、止、夂(zhōng或zhǐ)其手足。”所谓“页”就是脑袋,“已”是曲绳之形,“止”是脚趾,“夂”是手足之形。因此,别看夒或夔笔画复杂,但其内核很简洁,于是这个字很快就被王国维破解。
由于甲骨文中还有“高祖夋(通俊)”的说法,因此“高祖夒”即“高祖夋”,一人名称两种写法。王国维认为“夋”是“夒”的讹变,但如今有学者认为“夒”是“夋”的讹变,原因之一在于“夋”远比“夒”结构简单,文字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因此下图的甲骨文是“夋”,之后才产生更为复杂的“夒”字。
当然,“夋”(qūn)与“夒”谁在先、谁在后,我们看了烧脑,也没必要深究,但通过学者们的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始祖神是文献中出现过的“帝俊”。
周朝始祖神:帝喾周朝始祖神没什么争议,包括《史记》在内的诸多文献说的很清楚,就是五帝之一的帝喾。姜原是帝喾元妃——嫡妻,是帝喾四个妻子中的老大,一次出入荒野,看到巨人足迹,内心怦然心动,就踩在了上面,然后就*生下了周后稷。不管姜原*的事情有多扯,但自周朝以来的很多史书明确都说周朝始祖神是帝喾,不管你信不信,现实告诉你只能接受。
那么,帝喾到底是谁?
根据文献记载,帝喾应该就是帝俊,魏晋郭璞研究指出“俊宜为喾”。甲骨文出土之后,王国维研究发现,帝喾就是商汤迁到亳(bó)都时所做的“帝告”之“告”,即《书序》中的“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告。”由于甲骨文中已有“告”字(与今天大抵相似),因此商朝已有帝喾之说,他推断指出:“若《书序》之说可信(即商汤作帝告一说),则帝喾之名已在商初之书也。”
随着甲骨文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甲骨文中的告字,不太可能代表帝喾之喾,原因在于迄今为止研究发现其告字用途只有三种,即祭告祖神、臣属报告、王告臣属,每一种都是动词而非名次,更不是某个祖神的专有名词。因此,以商朝人对“告”字使用习惯来看,商汤“作帝告”本意是“告帝”之祭礼,而不是代表帝喾。
除了告字之外,尽管也有人提出甲骨文中有喾字(见下图),但没有得到公认,争议颇大。也就是说,以目前公认的甲骨文研究成果来说,甲骨文中无喾字、无帝喾,因此商朝始祖神也就不太可能是帝喾。按照商人重祭祀的习俗,如果帝喾是始祖神,那么必然要浓墨重彩的祭祀一番,甲骨文中没有喾字,无疑说明商朝应该无帝喾之说。
对于帝喾来历,学者张开焱在《夔、嚳、夋、舜的演变关系再检讨则》中指出:“关于帝喾的称谓,在甲骨文中从未见过,许多学者认为乃是周人夺取统治权后,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确立统治地位,而从帝俊转换出来的一个神帝,应该是可以确认的。”也就是说,帝喾是周人以帝俊为基本原型造出来的。
疑问:为何虚构帝喾通过甲骨文的研究,基本可以判断帝喾是周人根据帝俊而衍生出来的,问题在于:周人为何衍生出帝喾?其实,这就是周人的“去商化”计划。
道理很简单,商朝始祖神帝俊已经广为人知,当时几乎所有方国的始祖都被描述成宗主国始祖神的后裔,都被描述成帝俊的后裔,如果周人还奉帝俊为上帝,那么商人的影响力还将继续存在,这不利于周人统治;但如果彻底虚构出一位与帝俊毫无关系的始祖神,却是掩耳盗铃,谎言很容易被戳穿。于是,这时如果创造出一位似是而非的始祖神,与帝俊看似有实质联系,却在名称上彻底没有联系的帝喾,反而容易蒙骗世人,也可以达到从形式上抹去商朝始祖神痕迹的效果。
但由于民间传说的存在,所以在传世先秦典籍中,除了民间神话《山海经》中记载了帝俊传说之外,其他典籍都没有提到帝俊二个字,原因就在于周朝为了统治需要抹除了帝俊的痕迹。另外,在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中提到了帝夋,但考古发现的帝俊记载极为稀少。
与此同时,由于周人重视巫术(以周易为代表)与史*载,于是帝喾完成历史性使命之后,很快就失去了作用,这就导致关于帝喾的神话传说非常稀少。
总之,不能说上古五帝之一帝喾是周人完全虚构的始祖神,只能说周人换汤不换药,给帝俊重新起了一个名字。
最后,关于帝舜与帝俊的关系,包括郭璞在内的古今许多学者都指出帝俊就是帝舜,原因在于帝俊与帝舜的故事内核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对此,学者张开焱有过一段论述:“典籍中关于帝舜的传说,是直接或间接从帝俊那里转换过来的。当帝俊主要故事转换为帝舜传说后”,帝俊就变成了一位“专职”的始祖神,帝舜“专职”人间君王。
也就是说,帝舜、帝喾、帝俊其实三者一体,只是由于政治需要而被分成三人,帝舜、帝喾是帝俊分身。
参考资料:《史记》、《山海经》、《夔、嚳、夋、舜的演变关系再检讨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