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三个老师,康熙的老师一共有几个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0 05:57:55

他反对明末理学界“束书不观,空谈性命”的倾向,也反对清初“或诋朱子为支离,或病阳明为虚寂”的纠葛,重视自身的修行和操守,提出“笃学力行”。

在孙奇逢的指导下,他编写了《洛学编》,这是一部记传体的理学发展史。他还集资在家乡修起了睢州学官、建立绘川书院,招收子弟讲学兴道,并主持编写了《睢州志》。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诏举博学鸿儒。魏象枢、金鋐等朝中大臣力举汤斌。

在郡县官吏的催促之下,他驾牛车入都,投宿于“数椽不蔽风雨”的僧舍,绳床破被,“终日杜门,危坐斋中”,前来拜访的官员都慨然叹道:“犹是山中学道人面目也。”

翌年应试取中,殿试后被康熙帝亲点为甲等,补翰林院侍讲,命纂修明史。他仍然力主取法宋史,秉笔直书,不惮忌讳,以“落落劲抗”名于朝中。

康熙二十年(1686)八月,汤斌主持浙江乡试,所取多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浙人称该科为“孤寒吐气”。他复出后的举动,深得康熙帝器重,指派其为经筵侍讲讲《易经》,并主纂《两朝圣训》。

康熙的三个老师,康熙的老师一共有几个(5)

汤斌是清初理学名臣,其理学思想对康熙皇帝影响很大。

时清廷欲大力倡导理学,然朝臣中对理学观点持论不一,或程朱、或陆王,纷纭胶葛,议论芜杂。

康熙二十二年(1683)四月九日,康熙帝召汤斌至乾清宫,“天语良久”,商讨此事。

康熙帝闻言频频点头。

先是,康熙帝对于理学各派独推重朱熹,认为其学说浅近务实,然苦于难以平息朝中议论。自汤斌意见提出后,他部分接受了其主张,并利用它平息朝中持续已久的争论。

3、“豆腐汤”的故事

康熙二十三年(1684),汤斌迁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同年出任江苏巡抚。

是年睢宁、沭阳、邳州水灾,难民涌入苏州城内,混乱不堪。适逢康熙帝南巡,制府官员见苏州城灾民塞户,道路甚隘,便下令拆毁民居以拓展“御道”。

汤斌见状力止,云:

“圣天子问民疾苦,故有是行也。若之何使民无宁居乎?”

驾至,汤斌启奏,陈明原委,康熙帝甚喜,即批准报蠲睢宁等处赋税银数千两,并赐以御书、蟒裘等物,表彰其嘉言懿行。

苏松地区富甲天下,汤斌上任后从吏治入手,戒府、道官员不得受属下馈赠。他“为政简静,令出期于必行”,执法极严。同时,他“恤民隐,植纲常,兴教化”,几个月间,在除耗羡、严私派、清漕弊、省狱讼、汰蠹役、杜请托、行保甲、革匣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很快使吏治一新,乃至过往官吏皆“迅棹疾行,未尝烦斗米之馈”。

自古吴中“民俗豪侈”,且嫖赌打斗乃至拐卖人口成风。

经汤斌倡理教、兴义学、严刑令一番治理后,“巷无游民、寺无游女,农租商课,输纳以时。吏民散(玩)法者,咸洗手敛迹”,民间陋习大为减少。

康熙的三个老师,康熙的老师一共有几个(6)

时吴中多寺庙,四时香火不辍,又以楞伽山(俗称上方山)的五通神祠为甚。当地人形容上方山为“肉山”,称山下石湖为“酒海”。青年妇女有疾,必曰“五通神将娶之”。奸巫淫尼骗人闺阁,竞相煽惑,一岁中常有数十人为其害死。

汤斌闻讯后,亲往察看,勃然大怒道:

“鬼神福善祸淫,治幽赞化。若祭者免祸,不祭者即降灾,此与贪官何异?若每岁娶妇,直一淫昏鬼耳。”

当即下令将木偶焚毁,土偶投入湖中,拆毁五通祠,将木材砖瓦移建学宫,修葺城垣。当地百姓“始而骇、继而疑,终乃贴然大服”。自是吴风大变。百姓们因他施政宽严有度、治绩卓著,谐送一外号曰“黄连半夏人参汤”,又以其自奉简朴称为“豆腐汤”。

4、明珠的“眼中钉”

当时朝中明珠与佛伦、余国柱等结党乱政、朋比为奸。

汤斌接任江苏巡抚时,前任布政使龚其旋以亏欠库金被御使陆陇其参劾,龚以重贿买通余国柱,托其在明珠面前求情掩罪,事乃得缓。

余国柱曾与汤斌为同年友,因其秽行被时人骂为“余秦桧”。

他得知汤斌出抚江苏,便欲行贿为龚掩罪。汤斌铁面无私,对龚按治如律,致使二人怀怨,寻机报复。

不久,汤斌报蠲江南灾区税银获准,余国柱又趁机敲诈,声称此事全靠明珠之力,责令汤斌私送四十万两“酬谢银”。

属吏们深知个中厉害,好言相劝,汤斌正色答道:

“民有银宁不完国赋而入私门乎?吾宁旦暮斥,不忍见若等剥民媚权贵也。”

余国柱遭断然拒绝后愈加忌恨,利用汤斌奏疏《奏销斗役食》再启衅端。

斗役即苏松掌仓库役隶,每岁不下六七百人。吴三桂叛清时裁以充饷,后议复未批,实则仍照数支给,其中多有虚报弊端,汤斌认为系冗员议裁。余国柱以“蒙混奏请”为借口,大肆攻劾,吏部惧明珠势力亦附议革职。

康熙帝阅奏章后甚为愠恼,曰:“尔等不欲世有清官耶?而尚议汤斌乃尔耶?”下令免议汤斌之罪。

康熙的三个老师,康熙的老师一共有几个(7)

不久,康熙帝特授汤斌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侍讲皇太子并准以绿头牌奏事。

汤斌去任将行,江苏百姓罢市,聚至辕门外叩留。启程时,百姓抱马腿泣留,遮道焚香,拥送者不绝。

汤斌于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抵京,任《明史》总裁,是年大旱,康熙帝下令百官议抗旱之法。

灵台郎董汉臣应诏言十事,语侵内阁,一时非议迭起,内阁官员深文参劾,指斥其“越职希富贵”,拟旨下刑部究主使。

在明珠等人授意下,大学士王熙甚至提出:“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

康熙帝坐朝审理此事,百官噤若寒蝉,独汤斌挺身奏道:“汉臣无罪。”他不颤余国柱等人拦阻,厉声道:“上因旱求言,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反罪言者,如此心何?”康熙帝当即赦董汉臣无罪。

自汤斌还朝后,因治河问题其意见与总河官员相抵牾。他不惧明珠一伙作祟其间,从全局考虑,提出“闭六壩”的建议,亦获准。对此,明珠一伙更加惴惴不安,深恐隐私被揭,倾轧之心愈烈。

康熙的三个老师,康熙的老师一共有几个(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