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墓地全景图片,芈月墓地找到了吗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0 21:39:3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向阳

前几年电视剧《芈月传》热播,很多人对“芈”姓感到很新奇,而名列201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中,就有一座同为楚国公主“芈加”的墓,在这座墓中出土的铜缶上的铭文,破解了历史上的“曾随之谜”。

2018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枣树林联合考古队对墓地已勘探的86座春秋曾国墓葬进行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枣树林墓地是一处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曾国贵族墓群。

墓地按曾侯及其夫人墓、高等级贵族墓和低等级贵族墓可分为5座“甲”字形大墓、19座中型墓、62座小型墓,墓葬均为东西向。

其中5座“甲”字形大墓分三组由北及南排列,三组大墓墓主分别为曾公求及夫人渔、曾侯宝及夫人芈加、曾侯得,每组北部为夫人墓,曾侯墓居中,南部东西两侧分别葬有马坑和车坑,中、小型墓葬分布在大墓外围。

曾侯墓葬至少应为七鼎六簋,夫人墓为五鼎四簋。

墓地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中铜礼乐器近600件,除曾公求夫人渔墓外的其他4座曾侯及夫人墓出土不同组合的编钟共88件:

曾公求编钟34件,其中镈钟4件、甬钟17件、钮钟13件;

曾侯宝编钟被盗仅存15件,其中镈钟2件、甬钟13件;

曾侯得编钟20件,其中镈钟4件、甬钟16件;

曾侯宝夫人芈加编钟被盗仅剩钮钟19件。

芈月墓地全景图片,芈月墓地找到了吗(1)

【M190(曾公求)编钟组合】

发现铜礼、乐器铭文近6000字,其中曾公求编钟铭文近1150字,单件镈钟铭文达312字,这是新世纪考古发现最大的一批春秋时期金文资料。

墓地部分墓葬保存条件较好,在现场文物保护手段的支持下,较为完好地清理出棺椁、漆器及兵器杆柄等有机质文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学勤先生曾经著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说:

考古发现的曾国,便是古书中的随国。由此引发了此后关于“曾随之谜”长达四十余年的争论。

曾侯宝夫人芈加墓出土的铜缶上,有七字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大意为楚王嫁女入随的陪嫁)。

这七字铭文价值连城,现场考古专家兴奋不已;

消息传出,史学界也为之振奋。

楚国公主“芈加”是曾侯宝夫人,从并穴合葬墓得以认定,应该是确凿无误;

从墓葬看,“芈加”是嫁曾,铭文却称“媵随”,楚国称曾为“随”,说明“曾”“随”是指同一个诸侯国,也是确凿无误。

七字铭文基本解决了学术界争论不已的“曾随之谜”问题,这正验证了李学勤先生的卓识——“曾随之谜”至此完全解开。

说句题外话,芈姓是周朝时楚国贵族的祖姓,屈原是芈姓屈氏,而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的男子称氏不称姓,由“氏以别贵贱”,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

芈月墓地全景图片,芈月墓地找到了吗(2)

【神人驭龙】

不过专家们还提出,“曾随合一”虽被证实了,不等于“曾随之谜”完全破解了。

譬如:

为什么一国二名?

受封时是随还是曾?

为什么史籍称随不称曾?

为什么曾侯们铸铜为器时有曾无随?

这些疑问,还有待研究与解答。

芈加之墓中,还出土了一套编钟,其铭文极具价值,值得关注的是,铭文出现了“禹”与“夏”。

芈加编钟铭文“帅禹之堵”、“以長辝夏”,可与传世豳公盨、秦公簋、叔夷镈的“禹”“夏”铭文相印证,反映了春秋时期不同文化区域对“禹”和“夏”的共同认知,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这套编钟的铭文中还有“伯括受命”的内容,而在2009年发现于随州文峰塔曾侯與之墓的一套编钟,也出现了“伯括”的名号。

考古人员认为,“伯括”即《尚书•君奭》中的“南宫括”、《论语•微子》中的“伯适”,是周初重臣。

上述钟铭正可与芈加编钟铭文相比照。

说的是南宫括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翦灭殷商,后被分封到南土,创立曾国。

曾(随)国实际上是南宫括的后代,这是前所未知的。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